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七章 |剩餘價值率(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當你們的「最後一小時」真的敲響的時候,請你們想起牛津的這位教授吧。好了,但願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裡再同諸位相會。再見!(這位教授先生總算從這次曼徹斯特的旅行中得到了一些好處!在《關於工廠法的書信》中,全部純利潤,即「利潤」、「利息」和甚至「更多的東西」取決於工人的一小時無酬勞動!而在一年前,西尼耳在他那本為牛律的大學生和有教養的庸人寫的《政治經濟學大綱》一書中,還反對李嘉圖提出的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的論點,「發現」利潤來源於資本家的勞動,利息來源於資本家的禁慾主義。這一觀點,仍然是現代庸俗經濟學的至寶。牛津大學真不愧是現代庸俗經濟學的風水寶地,不僅為英國出產現代庸俗經濟學的教授,也為中國出產這樣的教授。)……西尼耳1836年發現的「最後一小時」這個信號,在1848年4月15日,又被經濟學界的一位大官老爺詹姆斯·威爾遜在倫敦《經濟學家》雜誌上重新吹奏起來,以反對十小時工作日的法律。

    4、剩餘產品

    我們把代表剩餘價值的那部分產品(在第2節舉的例子中,是20磅棉紗的1/10或2磅棉紗)稱為剩餘產品。決定剩餘價值率的,不是剩餘價值同資本總額的比率,而是剩餘價值同資本的可變部分的比率,同樣,決定剩餘產品的水平的,也不是剩餘產品同總產品的其餘部分的比率,而是剩餘產品同代表必要勞動的那部分產品的比率。剩餘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的目的,同樣,富的程度不是由產品的絕對量來計量,而是由剩餘產品的相對量來計量。(「對於一個擁有20000鎊資本,每年獲得利潤2000鎊的人來說,只要他的利潤不低於2000鎊,不管他的資本是雇100個工人還是雇1000個工人,不管生產的商品是賣10000鎊還是賣20000鎊,都是一樣的。一個國家的實際利益不也是這樣嗎?只要這個國家的實際純收入,它的地租和利潤不變,這個國家的人口有1000萬還是有1200萬,都是無關緊要的。」(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原理》1821年倫敦第3版第416頁)早在李嘉圖之前,有一位剩餘產品的狂熱的崇拜者阿瑟·楊格——他還是一個喜歡空談而缺乏批判精神的作家,他的名聲和他的功績適成反比——就曾說過:「在一個現代王國裡,如果象古羅馬那樣把整個省區的土地分給獨立的小農耕種,即使他們耕種得很好,又有什麼用呢?除了繁殖人口別無其他目的,而人口繁殖本身是最沒有用處的」(阿瑟·楊格《政治算術》1774年倫敦版第47頁)。注的補充:奇怪的是,「有一種強烈的傾向,把純收入說成是對工人階級有利的……但是很明顯,它之所以有利,並不因為它是純的」(托·霍普金斯《論地租》1828年倫敦版第126頁)。)

    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之和,工人生產他的勞動力的補償價值和生產剩餘價值的時間之和,構成他的勞動時間的絕對量——工作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