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場手工業(三) 文 / 卡爾·馬克思

    如果各個不同的局部工人小組之間最合適的比例數,已由經驗為一定的生產規模確定下來,那末,只有使每個特殊工人小組按倍數增加,才能擴大這個生產規模。此外,某些工作,不管規模大些或小些,都可以由同一個人來做。例如,總監督的工作,把局部產品由一個生產階段運送到另一個生產階段的工作等等,就是如此。因此,使這些職能獨立,或者把它們交給特殊工人,只有在增加僱傭工人人數的情況下,才是有利的,但是這種增加必須立刻在所有小組中按比例實行。這裡顯示出現代庸俗經濟學的幼稚。在現代庸俗經濟學那裡(見平新喬著《微觀經濟學十八講》第94至95頁),勞動的邊際產量先遞增再遞減。而這裡表明,只有按合適的比例數增加勞動力,勞動的「邊際產量」才會是遞增的,而未按比例增加的少量勞動力的「邊際產量」則有可能是遞減的,即可能會是先遞減,後遞增,再遞減。

    一個小組,即執行同一局部職能的一定數目的工人,是由同質的要素組成的,並且構成總機構的一個特殊器官。但在某些手工工場,這種小組本身就是一個已經組織好了的勞動體,而總機構由這些基本的生產機體的重複或倍加形成。拿制瓶手工工場為例。這種工場分為三個本質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預備階段:調製384玻璃的配料,把砂、石灰等等混合在一起,並把這種混合物熔化為玻璃液。最後階段是把瓶從焙燒爐中取出,分類,包裝等等。這兩個階段都使用了不同的局部工人。在這兩個階段之間是真正的玻璃生產即對玻璃液的加工。在玻璃爐的每一個口旁都有一個小組在工作。這種小組在英國叫做「爐口」,它由一個制瓶工或精製工、一個吹瓶工、一個收集工、一個堆積工或研磨工和一個搬入工組成。這五個局部工人形成一個單一的勞動體的五個特殊器官。這個勞動體只有作為一個整體,即只有通過五個人的直接協作才能起作用。如果這個由五個部分構成的軀體少了一個成員,它就癱瘓了。但一個玻璃爐有好幾個爐口,例如在英國有4——6個爐口,每個爐口都有一個盛玻璃液的土製坩堝,並且有一個同樣由五個成員組成的工人小組。在這裡,每個組的組織都直接以分工為基礎,而各個同類小組之間的聯繫則是一種簡單的協作,在這種協作下,生產資料之一(這裡是玻璃爐)由於共同使用而得到更經濟的利用。這種有4——6個小組的玻璃爐,構成一個玻璃作坊;而一個玻璃手工工場有幾個這樣的作坊,同時還要有生產的最初階段和最後階段所需的各種設備和工人。

    最後,正如工場手工業部分地由不同手工業結合而成一樣,工場手工業又能發展為不同的工場手工業的結合。例如,英國的大玻璃工場自己製造土製坩堝,因為產品的優劣主要取決於坩堝的質量。在這裡,製造生產資料的工場手工業同製造產品的工場手工業聯合起來了。反過來,製造產品的工場手工業,也可以同那些又把它的產品當作原料的工場手工業,或者同那些把它的產品與385自己的產品結成一體的工場手工業聯合起來。例如,我們看到製造燧石玻璃的工場手工業同磨玻璃業和鑄銅業(為各種玻璃製品鑲嵌金屬)結合在一起。在這種場合,不同的結合的工場手工業成了一個總工場手工業在空間上多少分離的部門,同時又是各有分工的、互不依賴的生產過程。結合的工場手工業雖有某些優點,但它不能在自己的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技術上的統一。這種統一隻有在工場手工業轉化為機器生產時才能產生。

    工場手工業時期很快就宣佈減少生產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是自覺的原則,因此也就間或使用機器,特別是在某些需要大量人力、費力很大的簡單的最初的過程。例如,在造紙手工工場很快就採用了粉碎磨來磨碎破布,在冶金業很快就採用了所謂的搗碎磨來搗碎礦石。羅馬帝國以水磨的形式把一切機器的原始形式留傳下來。手工業時期留下了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和自鳴鐘等偉大的發明。但總的來說,正如亞當·斯密指出的,機器在分工之旁起著次要的作用。機器在十七世紀的間或應用是極386其重要的,因為它為當時的大數學家創立現代力學提供了實際的支點和刺激。

    工場手工業時期所特有的機器始終是由許多局部工人結合成的總體工人本身。一種商品的生產者順序完成的、在其全部勞動過程中交織在一起的各種操作,向商品生產者提出各種不同的要求。在一種操作中,他必須使出較大的體力;在另一種操作中,他必須比較靈巧;在第三種操作中,他必須更加集中注意力,等等;而同一個人不可能在相同的程度上具備所有這些素質。在各種操作分離、獨立和孤立之後,工人就按照他們的特長分開、分類和分組。如果說工人的天賦特性是分工賴以生長的基礎,那末工場手工業一經採用,就會使生來只適宜於從事片面的特殊職能的勞動力得到發展。如果說,有人天賦適合經營,那麼其從事經營只是由於分工而已,並不因此就賦予他與其它工人迥然不同的性質,賦予其剩餘索取權。現在總體工人具備了技藝程度相同的一切生產素質,同時能最經濟地使用它們,因為他使自己的所有器官分離而成為特殊的工人或工人小組,各自擔任一種專門的職能。局部工人作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他的片面性甚至缺陷就成了他的優點。學術研究的片面性也成為了學術研究的優點。從事片面職能的習慣,使他變成本能地準確地起作用的器官,而總機構的聯繫迫使他以機器部件的規則性發生作用。

    由於總體工人的各種職能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複雜,有的比較低級,有的比較高級,因此他的器官,即各個勞動力,需要極不相同的教育程度,從而具有極不相同的價值。因此,工場手工業發展了勞動力的等級制度,與此相適應的是工資的等級制度。一方面,單個工人適應於一種片面的職能,終生從事這種職能;另一方面,各種勞動操作,也要適應這種由先天的和後天的技能構成的等級制度。然而,每一個生產過程都需要有一些任何人都能勝任的簡單操作。現在,這一類操作也斷絕了同內容較充實的活動要素的流動的聯繫,硬化為專門職能。

    因此,工場手工業在它掌握的每種手工業中,造成了一類所謂的非熟練工人,這些工人是手工業生產極端排斥的。工場手工業靠犧牲整個勞動能力使非常片面的專長髮展成技藝,同時它又使沒有任何發展成為專長。在等級制度的階梯的旁邊,工人簡單地分為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對後者說來完全不需要學習費用,而對前者說來,由於職能的簡化,學習費用比手工業者要低。在這兩種場合,勞動力的價值都降低了。但也有例外,當勞動過程的分解產生了一些在手工業生產中根本沒有過的,或者不是在同樣大的範圍內有過的新的綜合的職能時,就是如此。由學習費用388的消失或減少所引起的勞動力的相對貶值,直接包含著資本的更大的增殖,因為凡是縮短勞動力再生產所必要的時間的事情,都會擴大剩餘勞動的領域。隨著教育產業化,現在學習費用越來越增加而不是減少。學習費用的增加,還會強化工人的分化。

    4、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和社會內部的分工

    我們首先考察了工場手工業的起源,接著考察了它的簡單要素——局部工人及其工具,最後考察了它的總機構。現在我們簡單地敘述一下工場手工業分工和構成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的社會分工之間的關係。現代庸俗經濟學關於企業與市場的劃分。

    單就勞動本身來說,可以把社會生產分為農業、工業等大類,叫做一般的分工;把這些生產大類分為種和亞種,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場內部的分工,叫做個別的分工。

    社會內部的分工以及個人被相應地限制在特殊職業範圍內的現象,同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一樣,是從相反的兩個起點發展起來的。在家庭內部,(後來對人類原始狀況的透徹的研究,使作者得出結論:最初不是家庭發展為氏族,相反地,氏族是以血緣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的自然形成的原始形式。由于氏族紐帶的開始解體,各種各樣家庭形式後來才發展起來。——弗·恩·)隨後在氏族內部,由於性別和年齡的差389別,也就是在純生理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自然的分工。隨著公社的擴大,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各氏族間的衝突,一個氏族之征服另一個氏族,這種分工的材料也擴大了。另一方面,我在前面已經談到,產品交換是在不同的家庭、氏族、公社互相接觸的地方產生的,因為在文化的初期,以獨立資格互相接觸的不是個人,而是家庭、氏族等等。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中,找到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它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這種自然的差別,在公社互相接觸時引起了產品的互相交換,從而使這些產品逐漸變成商品。交換沒有造成生產領域之間的差別,而是使不同的生產領域發生關係,並把它們變成社會總生產的多少互相依賴的部門。在這裡,社會分工是由原來不同而又互不依賴的生產領域之間的交換產生的。而在那裡,在以生理分工為起點的地方,直接互相聯繫的整體的各個特殊器官互相分開和分離,——這個分離過程的主要推動力是同其他公社交換商品,——並且獨立起來,以致不同的勞動只有通過把產品當作商品來交換才能建立聯繫。在一種場合,原來獨立的東西喪失了獨立,在另一種場合,原來非獨立的東西獲得了獨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