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七) 文 / 卡爾·馬克思

    相對過剩人口是形形色色的。每個工人在半失業或全失業的時期,都屬於相對過剩人口。工業週期階段的更替使相對過剩人口具有顯著的、週期反覆的形式,因此相對過剩人口時而在危機時期急劇地表現出來,時而在營業呆滯時期緩慢地表現出來。如果撇開這些形式不說,那末,過剩人口經常具有三種形式:流動的形式、潛在的形式和停滯的形式。

    在現代工業的中心——工廠、製造廠、冶金廠、礦山等等,工人時而被排斥,時而在更大的規模上再被吸引,因此總的說來,就業人數是增加的,雖然增加的比率同生產規模相比不斷縮小。在這裡,過剩人口處於流動的形式。

    無論在真正的工廠中,還是在一切使用機器或者甚至僅僅實行現代分工的大工場中,都需要大量的還沒有脫離少年期的男工。少年期一過,便只剩下極少數的人能夠被原生產部門繼續僱用,而大多數的人通常要被解雇。他們成了流動過剩人口的一個要素,這個要素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大。其中一部分人移居國外,其實不過是跟著外流的資本流出去。由此造成的後果之一,是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增長得快,英格蘭就是一個例子。工人數量的自然增長不能滿足資本積累的需要,但同時又超過這種需要,這是資本運動本身的一個矛盾。資本需要的少年工人數量較大,成年工人數量較小。比這個矛盾更引人注目的是另一個矛盾:在成千703上萬的人手流落街頭的同時,卻有人抱怨人手不足,因為分工把人手束縛在一定的生產部門了。此外,資本消費勞動力是如此迅速,以致工人到了中年通常就已經多少衰老了。他落入過剩者的隊伍,或者從較高的等級被排擠到較低的等級。我們看到,正是大工業中的工人壽命最短。

    「曼徹斯特保健醫官李醫生證實,該市富裕階級的平均壽命是38歲,而工人階級的平均壽命只有17歲。在利物浦,前者是35歲,後者是15歲。可見,特權階級的壽命比他們的不那麼幸運的同胞的壽命要長一倍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這部分無產階級的絕對增長就需要採取這樣一種形式:它的成員迅速耗損,但是它的人數不斷增大。這樣就需要工人一代一代地迅速更替。(這個規律對人口中的其他階級是不適用的。)這種社會需要,是通過早婚這一大工業工人生活條件的必然後果,並通過搾取工人子女以獎勵工人生育子女的辦法來得到滿足的。在今天的發達國家這一點已不可能,但在發展中國家仍存在。

    資本主義生產一旦佔領農業,或者依照它佔領農業的程度,對農業工人人口的需求就隨著在農業中執行職能的資本的積累而絕對地減少,而且對人口的這種排斥不像在非農業的產業中那樣,會由於更大規模的吸引而得到補償。因此,一部分農村人口經常準備著轉入城市無產階級或製造業無產階級的隊伍,經常等待著有利於這種轉化的條件。(這裡所說的製造業是指一切非農業的產704業。)因此,相對過剩人口的這一源泉是長流不息的。但是,它不斷地流向城市是以農村本身有經常潛在的過剩人口為前提的,這種過剩人口的數量只有在排水渠開放得特別大的時候才能看得到。因此,農業工人的工資被壓到最低限度,他總是有一隻腳陷在需要救濟的泥潭裡。如果不是中國農民多少有點由自己支配的生產資料,中國的人口問題將會顯得更為嚴重。

    第三類相對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形成現役勞動軍的一部分,但是就業極不規則。因此,它為資本提供了一個貯存著可供支配的勞動力的取之不竭的蓄水池。這種勞動力的生活狀況降到了工人階級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正是這種情況使它成為資本的特殊剝削部門的廣泛基礎。它的特點是勞動時間最長而工資最低。它的主要形式,我們在家庭勞動一節中已經看到了。它不斷地從大工業和農業的過剩者那裡得到補充,特別是從那些由於手工業生產被工場手工業生產打垮,或者工場手工業生產被機器生產打垮而沒落的工業部門那裡得到補充。它的數量隨著由積累的規模和能力的增大造成的「過剩」工人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它同時又是工人階級中會自行再生產和繁衍不息的要素,它在工人階級的增長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大於其他要素。實際上,不僅出生和死亡的數量,而且家庭人口的絕對量都同工資的水平,即各類工人所支配的生活資料量成反比。資本主義社會的這個規律,在野蠻人中間,或者甚至在文明的移民中間,聽起來會是荒謬的。它使人705想起各種個體軟弱的、經常受到追捕的動物的大量再生產。(「貧困似乎會促進繁殖。」(亞·斯密)在風流才子加利阿尼神甫看來,這甚至是上市特別英明的安排:「上帝安排好了,讓從事最有益的職業的人生得綽綽有餘」(加利阿尼《貨幣論》第4卷第78頁)。「貧困在達到引起饑饉和瘟疫的極限以前,與其說會妨礙人口的增長,不如說會促進人口的增長。」(賽·蘭格《國家的貧困》1844年版第69頁)蘭格用統計材料說明了這個論點之後,又繼續說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舒適安樂的環境中,那末世界上很快就會荒無人煙。」那麼誰該排斥在舒適安樂的環境之外呢?由「自由」和「民主」決定?)

    最後,相對過剩人口的最底層陷於需要救濟的赤貧的境地。撇開流浪者、罪犯和妓女,一句話,撇開真正的流氓無產階級不說,這個社會階層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只要粗略地瀏覽一下英格蘭需要救濟的貧民的統計數字,就會發現,他們的人數每當危機發生時就增大,每當營業復甦時就減少。第二類是孤兒和需要救濟的貧民的子女。他們是產業後備軍的候補者,在高度繁榮時期,如在1860年,他們迅速地大量地被捲入現役勞動軍的隊伍。第三類是衰敗的、流落街頭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屬於這一類的,主要是因分工而失去靈活性以致被淘汰的人,還有超過工人正常年令的人,最後還有隨著帶有危險性的機器、採礦業、化學工廠等等的發展而人數日益增多的工業犧牲者,如殘廢者、病人、寡婦等等。需要救濟的赤貧形成現役勞動軍的殘廢院,形成產業後備軍的死荷重。(「死荷重」是運輸業的用語,指運輸工具自身的重量。)它的生產包含在相對過剩人口的生產中,它的必然性包含在相對過剩人口的必然性中,它和相對過剩人口一起,形成財富的資本主義生產和發展的一個存在條件。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項非生產費用,但是,資本知道怎樣把這項費用的大部分從自己的肩上轉嫁到工人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的肩上。比如出售絕大部分是由窮人購買的福利彩票來提供這項費用。

    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後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但是同現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後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多,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正比。最後,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像其他一切規律一樣,這個規律在實現中也會由於各種各樣的情況而有所變化,不過對這些情況的分析不屬於這裡的範圍。

    我們可以明白,當經濟學的智者們向工人說教,要工人使自己的人數去適應資本增殖的需要時,他們是多麼愚蠢。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的機構在不斷地使這個人數適應資本增殖的需要。這種適應的開頭是創造出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後備軍,結尾是現役勞動軍中不斷增大的各階層的貧困和需要救濟的赤貧的死荷重。

    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進,花費越來越少的人力可以推動越來越多的生產資料,這個規律在不是工人使用勞動資料,而是勞動資料使用工人的資本主義的基礎上表現為:勞動生產力越高,工人對他們自己就業手段的壓力就越大,因而他們的生存條件,即為增加別人財富或為資本自行增殖而出賣自己的力氣,也就越沒有保障。因此,生產資料和勞動生產率比生產人口增長得快的事實,在資本主義下卻相反地表現為:工人人口總是比資本的增殖需要增長得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