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序言(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洛貝爾圖斯在經濟學其他方面的成就,也是這個水平。他把剩餘價值搞成烏托邦的做法,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已經無意中進行了批判;關於這一點還要說的話,我已經在該書的德文譯本的序言中說到。他把商業危機的原因解釋為工人階級的消費不足,二十世紀末的中國領導人也要通過降息、房改、醫改和教育收費等來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似乎也把普通百姓的消費不足作為經濟不能發展的原因。這種說法在西斯蒙第的《政治經濟學新原理》第四卷第四章中已經可以看到。只是西斯蒙第在這個問題上始終注意到世界市場,而洛貝爾圖斯的眼界卻沒有超出普魯士的國界。洛貝爾圖斯關於工資來源於資本還是來源於收入的那些思辨議論,屬於經院哲學的範圍,並且已經在這個《資本論》第二卷的第三篇完全澄清了。他的地租理論仍然是他的唯一的財產,在馬克思批判這一理論的手稿出版以前,還可以安睡一會。最後,他關於舊普魯士的23土地所有權應該從資本壓迫下解放出來的建議,又是徹頭徹尾烏托邦的;這些建議迴避了這裡談到的唯一實際問題:舊普魯士的容克怎樣能夠做到每年收入比如說兩萬馬克,支出比如說三萬馬克,而仍然不負債?

    1830年左右,李嘉圖學派在剩餘價值問題上碰壁了。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的追隨者,庸俗經濟學,當然更不能解決。使李嘉圖學派破產的,有以下兩點:

    第一,勞動是價值的尺度。但是,活勞動在和資本進行交換時,它的價值小於所交換的物化勞動。工資,一定量活勞動的價值,總是小於同量活勞動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或體現同量活勞動的產品的價值。這個問題這樣來理解,實際上是無法解決的。它由馬克思正確地提出,因而得到了解答。不是勞動有價值。勞動作為創造價值的活動,不能有特殊的價值,正像重不能有特殊的重量,熱不能有特殊的溫度,電不能有特殊的電流強度一樣。作為商品買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一旦勞動力成為商品,它的價值就決定於它作為社會產品所體現的勞動,就等於它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的勞動。因此,勞動力按照它的這種價值來買賣,是和經濟學的價值規律決不矛盾的。關鍵是「不矛盾」。

    第二,按照李嘉圖的價值規律,假定其他一切條件相同,兩個資本使用等量的、有同樣報酬的活勞動,在相同的時間內會生產價值相等的產品,也會生產相等的剩餘價值或利潤。但是,如果這兩個資本所使用的活勞動的量不相等,那末,它們就不能生產相等的剩餘價值,或如李嘉圖派所說的利潤。但是情況恰恰相反。實際上,等額的資本,不論它們使用多少活勞動,總會在相同時間內生產平均的相等的利潤。因此,這就和價值規律發生了矛盾。李嘉圖已24經發現了這個矛盾,但是他的學派同樣沒有能夠解決這個矛盾。洛貝爾圖斯也不能不看到這個矛盾,但是他不去解決它,卻把它作為他的烏托邦的出發點之一(《認識》第131頁)。馬克思在《批判》手稿中,已經解決了這個矛盾;按照《資本論》的計劃,這個問題要在第三卷來解決。第三卷的出版,還要過幾個月。因此,那些想在洛貝爾圖斯那裡發現馬克思的秘密源泉和把洛貝爾圖斯看作馬克思的一個卓越先驅者的經濟學家們,在這裡有機會可以表明,洛貝爾圖斯的經濟學到底能夠提供什麼。如果他們能夠證明,相等的平均利潤率怎樣能夠並且必須不僅不違反價值規律,而且反而要以價值規律為基礎來形成,那末,我們就願意同他們繼續談下去。不過他們最好是快一點。這個第二卷的卓越的研究,以及這種研究在至今幾乎還沒有人進入的領域內所取得的嶄新成果,僅僅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而第三卷,將闡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研究的最終結論。等到這個第三卷出版的時候,洛貝爾圖斯這個經濟學家,就用不著再提了。

    馬克思多次對我說過,《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是獻給他的夫人的。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

    1885年5月5日馬克思的生日於倫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