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一章 |貨幣資本的循環(二) 文 / 卡爾·馬克思

    g——a是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的一個具有特徵性質的因素,因為它是以貨幣形式預付的價值得以實際轉化為資本,轉化為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的重要條件。g——pm所以必要,只是為了實現在g——a中購買的勞動量。本書第一卷第二篇《貨幣轉化為資本》,已經從這個觀點對g——a作了說明。這個問題,在這裡還要從另一個觀點,即專門就貨幣資本是資本的表現形式這一方面加以考察。

    g——a一般被看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徵。但是,絕不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即由於勞動力的購買是這樣一種購買契約,按照這個契約,提供的勞動量,一定要大於補償勞動力價格即工資所必需的量,也就是,一定要提供剩餘勞動,——這是預付價值資本化或者說剩餘價值生產的根本條件。相反,是由於它的形式,由於勞動是以工資的形式用貨幣購買的,而這一點被認為是貨幣經濟的標誌。

    在這裡,被當作特徵的,也不是形式的不合理。相反,這種不合理正好被忽視了。這種不合理在於:作為價值形成要素的勞動本身不能具有價值,從而,一定量勞動也不能具有在它的價格上,在它和一定量貨幣的等價上表現出來的價值。但是我們知道,工資只是一個偽裝的形式。在這個形式上,比方說,勞動力的一日的價格,表現為這個勞動力在一日中付出的勞動的價格,以致這個勞36動力在6小時勞動內生產的價值,表現為這個勞動力12小時的工作或勞動的價值。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與其它經濟學的理論區別在於,其它經濟學認為,工資是工人一天勞動量的交換價值。這些經濟學之間的區別則在於,認為這個交換價值低於相應的勞動量所物化的價值的原因,是工人受到欺詐和壓迫,還是工人自身的貧窮或工人自身的沒文化或沒水平,或是工人的自願。但馬克思的理論則認為,勞動量根本不具有交換價值,在工資的形式中實際交換的是勞動力在一日之內的使用權。這種交換不同於我們付錢給理髮師,讓他給我們理發的交換,也不同於我們包下出租車一天,讓出租車司機專門為我們開車,因為我們支付給出租車司機的並不是他一天的工資加汽車的折舊與油料的消耗,而是他一天的經營收入。如果該司機受雇於出租車公司,這一收入中除了他一天的工資加汽車的折舊與油料的消耗外,還包含歸公司所有的剩餘價值;如果司機是個體戶,即汽車是他自己的,也就不存在工資這個概念了。因此工資並不是工人一天勞動量的交換價值,即使這一交換是不等價的。

    g——a被認為是所謂貨幣經濟的特徵或標誌,是因為在這裡勞動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貨幣是買者——就是說,是因為有了這種貨幣關係(即人類活動的買賣)。但是,貨幣很早就已經作為所謂服務的買者出現了,比如購買理髮師的服務給自己理髮。而g並沒有因此轉化為貨幣資本,經濟的一般性質也沒有因此發生變革。

    貨幣究竟轉化為哪一種商品,對貨幣來說是完全沒有關係的。貨幣是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形式,一切商品都已經用它們的價格表示出,它們在觀念上代表一定的貨幣額,等待著向貨幣的轉化,並且只有通過同貨幣的換位,它們才取得一種形式,使自己可以轉化為自己的所有者的使用價值。因此,一旦勞動力作為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出現於市場,它的出賣採取勞動報酬的形式或工資的形式,那末,它的買賣和任何其他商品的買賣相比,就沒有什麼更引人注目的了。成為特徵的,並不是勞動力這種商品能夠買賣,而是勞動力成為商品。

    既然生產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是由商品構成的,資本家就得通過g——w=a+pm,通過貨幣資本到生產資本的轉化,來完成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如果貨幣是第一次轉化為生產資本,或者對它的所有者來說是第一次執行貨幣資本的職能,他就必須在購買勞動力之前,首先購買廠房、機器等等生產資料;因為勞動力一旦歸他支配,他就必須具備生產資料,以便能夠把勞動力當作勞動力來利用。

    從資本家方面看,情況就是這樣。

    從工人方面看:他的勞動力,只有通過出賣而和生產資料相結37合的時候,才可能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在出賣之前,勞動力是和生產資料,和它的活動的物的條件相分離的。在這種分離狀態中,它既不能直接用來為它的所有者生產使用價值,也不能用來生產商品,使它的所有者能夠依靠這種商品的出售而維持生活。但是,勞動力一經出賣而和生產資料相結合,它就同生產資料一樣,成了它的買者的生產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社會主義,應當就是讓勞動力能夠自由地與生產資料相結合,並在對生產資料保值和略加增值的基礎,依靠勞動生產的商品的出售而維持勞動者的生活,而不在於是搞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而且計劃經濟還往往破壞了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自由結合。但這同時有一個對國有生產資料的管理問題。如果當今中國的社會主義正在消失的話,那麼,問題不在社會主義本身,而在於封建的官僚體制,勞動力的主要代表——工人沒有私毫地參與國有生產資料的管理和選擇管理人的權力,只能眼看著官僚和經理們將國有生產資料私有化,將他們與生產資料隔離起來,使得他們只有通過勞動力的出賣才能與生產資料相結合。

    因此,雖然在g——a行為中,貨幣所有者和勞動力所有者僅僅作為買者和賣者互相發生關係,僅僅作為貨幣所有者和商品所有者互相對立,因而就這方面來說,他們互相之間只是處在單純的貨幣關係中,但是,買者一開始就同時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而生產資料是勞動力的所有者對自己勞動力實行生產耗費的物的條件。換句話說,這種生產資料是作為別人的財產而和勞動力的所有者相對立的。另一方面,勞動的賣者是作為別人的勞動力而和它的買者相對立的。這種勞動力只有歸它的買者支配,和買者的資本合併,才能使這種資本真正地作為生產資本來活動。因此,資本家和僱傭工人的階級關係,當他們在g——a(從工人方面看是a——g)行為中互相對立時,就已經存在了,就已經作為前提肯定了。這是買和賣,是貨幣關係,但這種買和賣的前提是:買者是資本家,賣者是僱傭工人。而現代庸俗經濟學則認為這種買和賣的前提是,資本家具有企業家的才能,或資本家具有識別企業家的才能,而工人則不具有企業家才能,只能被支配。參見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其實,這就是中國古代「聖賢」所說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但勞心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而這種關係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勞動力實現的條件——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已經作為別人的財產而和勞動力的所有者相分離了。

    我們這裡不談這種分離是怎樣產生的。在g——a進行的時候,這種分離已經存在了。我們這裡關心的是,g——a表現為貨幣資本的一種職能,或者說,貨幣在這裡表現為資本的存在形式,這決不只是因為貨幣在這裡充當一種有用的人類活動或服務的支付38手段,就是說,決不是因為貨幣有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能以這樣的形式支出,只是因為勞動力處在和它的生產資料(包括作為勞動力本身的生產資料的生活資料)分離的狀態中,而要消除這種分離狀態,就得把勞動力賣給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因而也使勞動力的使用權歸屬於買者。而使用這種勞動力的界限,和勞動力本身價格的再生產所必需的勞動量的界限,又決不是一致的。資本關係所以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只是因為這種關係在流通行為中,在買者和賣者互相對立的不同的基本經濟條件中,在他們的階級關係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不是由於貨幣的性質產生了這種關係;相反,正是由於這種關係的存在,單純的貨幣職能才能轉化為資本職能。因果不能倒置。

    對貨幣資本(我們對它的考察,暫時只限於它在我們這裡所表現的一定的職能的範圍)的理解,通常有兩種平行的或彼此交叉的錯誤。第一,資本價值作為貨幣資本執行的各種職能,這些正是由於它處於貨幣形式而能夠執行的職能,被錯誤地認為是從它的資本性質產生的。其實,這些職能只是來源於資本價值的貨幣狀態,來源於它的貨幣表現形式。第二,正好相反,使貨幣職能同時成為資本職能的這種貨幣職能的特殊內容,被認為是從貨幣的本性產生的(因此,把貨幣和資本混為一談了)。其實,貨幣要執行這種職能,例如這裡完成g——a行為,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而這種社會條件在簡單商品流通和相應的貨幣流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