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七章 |剩餘價值的流通(七) 文 / 卡爾·馬克思

    這樣也就解決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即資本主義生產按它現在的規模,沒有信用制度(甚至只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只有金屬流通,能否存在。顯然,不能存在。沒有信用制度,就沒有市場經濟。相反,它會受到貴金屬生產的規模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們對於信用制度在它支配或使用貨幣資本時所具有的生產力,也不應該有任何神秘的觀念。對這個問384題的進一步說明,不屬於這裡的範圍。

    我們現在要考察這樣一種情況,就是說,沒有發生實際的積累,即沒有直接擴大生產規模,但一部分已經實現的剩餘價值會在或長或短的期間內作為貨幣準備金積累起來,以便以後轉化為生產資本。

    只要這樣積累起來的貨幣是追加貨幣,事情就是不言而喻的。這種貨幣可以只是從金的出產國進口的多餘的金的一部分。這裡應該指出,為進口金而用去的國民產品已經不再存在於國內了。它為交換金而運往國外了。

    反之,假定國內的貨幣量還是和以前一樣,已經積累和正在積累的貨幣就是從流通中流出來的;只是它的職能改變了。它從流通的貨幣轉化為逐漸形成的、潛在的貨幣資本了。

    這裡積累的貨幣,是已經出售的商品的貨幣形式,並且是對商品所有者來說表現為剩餘價值的那部分商品價值的貨幣形式(假定這裡沒有信用制度)。積累這種貨幣的資本家是相應地賣而不買。

    如果只是把這個過程看作是局部現象,那就不需要作什麼說明了。一部分資本家把出售產品所得的一部分貨幣保留起來,不用它從市場上取出產品。相反,另一部分資本家卻把他的除了不斷的、為生產經營所必要的貨幣資本以外的貨幣全部轉化為產品。作為剩餘價值的承擔者投入市場的那部分產品,是由生產資料或可變資本的現實要素(必要生活資料)構成的。因此,它可以立即用來擴大生產。因為這裡不是假定,一部分資本家積累貨幣資本,另一部分資本家則把剩餘價值全部花掉,而只是假定,一385部分資本家以貨幣形式進行積累,形成潛在的貨幣資本,另一部分資本家則從事實際的積累,即擴大生產規模,實際擴大他們的生產資本。即使一部分資本家積累貨幣、另一部分資本家擴大生產規模是交替進行的,現有的貨幣量仍然足以滿足流通的需要。此外,單方面的貨幣積累,也可以不用現金,而只是用債權的積累來進行。

    但是,如果我們的前提不是資本家階級的局部的貨幣資本積累,而是它的普遍的貨幣資本積累,那末,困難就會發生了。宏觀與微觀的區別。按照我們的假定,資本主義生產已經取得了普遍的和唯一的統治,除了資本家階級外,只有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所購買的全部物品,等於他們的工資的總和,等於整個資本家階級預付的可變資本的總和。通過資本家階級把他們的產品賣給工人階級,這些貨幣流回到資本家階級手裡。因此,他們的可變資本再取得了貨幣形式。假定可變資本的總和=xx100鎊,即等於一年內使用的(不是預付的)可變資本的總和。這個可變資本價值根據周轉速度在一年內要預付多少貨幣,與現在考察的問題無關。資本家階級用這個xx100鎊資本來購買一定量的勞動力,即對一定人數的工人支付工資,這是第一次交易。工人用這個金額向資本家購買一定量商品,因此,同一個xx100鎊又流回到資本家手裡,這是第二次交易。而這是不斷反覆進行的。工人階級無論如何不能用xx100鎊購買代表不變資本的那部分產品,更不用說購買代表資本家階級剩餘價值的那部分產品。工人用這xx100鎊總是只能購買社會產品中的這樣一部分價值,這部分價值和代表預付可變資本價值的那部分價值相等。

    這種全面的貨幣積累只是表示追加的進口貴金屬在各單個資386本家之間的分配,而不管分配的比例如何;撇開這個情況不說,整個資本家階級要怎樣才能把貨幣積累起來呢?

    他們全體都必須出售自己產品的一部分,而不再購買。至於說他們全體都有一定的貨幣基金,作為他們購買消費品的流通手段投入流通,其中又有一部分從流通中再回到他們每個人手裡,那是一點也不神秘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貨幣基金恰恰是作為剩餘價值貨幣化所造成的流通基金存在的,而決不是作為潛在的貨幣資本存在的。

    如果按實際情況進行考察,為了以後的使用而積累的潛在的貨幣資本有以下幾項:

    1、銀行存款。銀行實際支配的,是一個較小的貨幣額。這裡僅僅在名義上積累了貨幣資本。實際積累的,是貨幣索取權,它們之所以會轉化為貨幣(在它們一旦轉化為貨幣時),只是因為在提取的貨幣和存入的貨幣之間出現平衡。在銀行手中掌握的貨幣相對地說只是一筆很小的金額。這筆很小的金額好像指的是銀行的自有資本。

    2、公債券。這根本不是資本,而是對一國年產品的債權。

    3、股票。如果沒有欺詐,它們就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餘價值的憑證。

    在所有這些場合,都沒有貨幣的積累,而是一方面表現為貨幣資本的積累,另一方面表現為不斷的實際的貨幣支出。至於這個貨幣究竟由它的所有者支出,還是由其他人,由他的債務人支出,這並不改變事情的本質。

    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貯藏貨幣本身從來不是目的,而是結果,或者是流通停滯的結果(這時會有比通常更多的貨幣量採取貯藏貨幣的形式),或者是由資本周轉決定的積累的結果。

    最後,貯藏貨幣僅僅是暫時以潛在的形式形成的貨幣資本,用來執行生產資本的職能。

    因此,如果一方面從流通中取出了以貨幣形式實現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把它作為貯藏貨幣積累起來,那末,同時會不斷地把剩餘價值的另一部分轉化為生產資本。除了追加的貴金屬在資本家階級之間的分配以外,從來不會在所有地方同時發生貨幣形式的積累。產生剩餘價值的是生產資本而不是貨幣資本,因此貨幣資本的積累最後要轉化為物質的生產資本的積累。但隨著再生產的擴大,流通和積累的貨幣的需要量也會相應增加,因而金銀的產量(在現代社會是紙幣的印刷量)也要相應增加。

    對於年產品中以商品形式代表剩餘價值的部分所說的,也完全適用於年產品的其他部分。後者的流通需要一定量的貨幣。這個貨幣量,和每年生產的代表剩餘價值的商品量一樣,屬於資本家階級。這個貨幣量最初是由資本家階級自己投入流通的。它通過流通本身不斷地在他們中間重新分配。和一般鑄幣流通一樣,這個貨幣量的一部分會在這個或那個地方停滯下來,而另一部分則不斷流通。關於這種積累的一部分是否有意形成貨幣資本,這並不會使事情發生變化。

    在這裡把下面這種現象撇開不說:由於流通中的各種冒險行為,一個資本家奪取了其他資本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甚至奪取了他們的一部分資本,因此,在貨幣資本和生產資本上發生了片面的積累和集中。例如,a攫取的並作為貨幣資本積累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可以是b的一部分剩餘價值,這部分剩餘價值不會流回到b的手裡。從微觀的角度講,這種攫取也只有這種攫取才體現了a的「企業家才能」(現代庸俗經濟學術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