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積累和擴大再生產(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有人可能企圖迴避這個困難,認為放在資本家倉庫中、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資本的500iic,遠遠不是生產過剩,相反地,它代表再生產的一個必要的要素,這個要素一直被我們忽視了。我們已經知道,貨幣儲備必須在許多點上積累起來,因此,必須從流通中取出,這部分地是為了有可能形成第i部類的新貨幣資本,部分地是為了使逐漸消耗的固定資本的價值暫時保留在貨幣形式上。但是,因為在公式的表述中假定,一切貨幣和一切商品從一開始就只是處在第i部類和第ii部類的資本家手中,不存在商人、貨幣經營者、銀行家,也不存在只消費而不直接參加商品生產的階級,所以,在這裡,必須在各該生產者本人手中不斷形成商品庫存,以便使再生產這個機器繼續運轉。因此,第ii部類的資本家倉庫中的500iic代表的,是消費資料的商品儲備,有了這種商品儲備,就能使再生產中包含的消費過程連續進行,在這裡也就是從一年過渡到下一年。在這裡,還處在賣者同時也是生產者手中的消費基金,不能在今年用光,以致明年從零開始;即使是從今569天到明天,這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的商品庫存——雖然它的數量會有變動——必須不斷地重新形成,所以我們第ii部類的資本主義生產者必須擁有貨幣準備資本,使他們有可能繼續進行他們的生產過程,儘管他們的生產資本一部分暫時要凝結在商品形式上。按照假定,他們是把全部商人業務和生產業務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必須擁有追加的貨幣資本,這種資本在再生產過程的各項職能由各種資本家獨立執行時是處在商人手中的。

    我們對於上面這種說法的反駁是:1、這樣的商品儲備及其必要性,對第i部類和第ii部類所有的資本家來說,都是適用的。把他們作為單純的商品賣者來看,他們的區別只是在於,他們賣的是不同種類的商品。區別只是微觀上的。第ii部類的商品的儲備,是以第i部類的商品先有儲備為前提的。如果我們忽視了一方面的這種儲備,也就必定忽視另一方面的儲備。但是,如果我們把兩方面都考慮到,問題就不會發生任何變化。——2、如果在第ii部類方面,今年結束時給下一年留下了商品儲備,那末,同樣在第ii部類方面,今年開始時也從上一年得到了商品儲備。因此,在分析年再生產時,即把再生產還原為它的最抽像的表現時,我們必須把這二者都扣除。我們既然把全部生產列入今年的生產,那也就把今年轉到下一年的商品儲備包括在內,但是,也就在另一方面把今年從去年得到的商品儲備扣除,因此事實上是以一個平均年度的總產品作為我們分析的對象。——3、我們在考察簡單再生產時並沒有碰到這裡所要迴避的困難,這一簡單事實就證明,我們在這裡涉及的是一種特殊的現象,這種現象之所以發生,只是由於第i部類的各要素之間(就再生產來說)有了不同的組合,沒有這種組合的變化,就根本不可能發生規模擴大的再生產。

    iii、用公式來說明積累

    現在我們按照下列公式來考察再生產:數學是表達和分析經濟規律時必備的工具。

    公式(a)

    i、4000c+1000v+1000m=

    ii、1500c+376v+376m=

    合計=8252。

    首先要指出,年社會產品的總額8252,小於第一個公式的總額9000。我們盡可以假定一個大得多的總額,比如說,一個增大十倍的總額。但這裡選擇一個小於第一個公式的總額,正是為了要清楚地說明,規模擴大的再生產(在這裡,這種再生產只是指用較大的投資來進行的生產)與產品的絕對量無關,也正是為了要清楚地說明,對一定量商品來說,規模擴大的再生產所需要的前提是:既定產品的各種要素已經有了不同的組合,或不同的職能規定,因此,按價值量來說,這種再生產首先只是簡單再生產。所改變的,不是簡單再生產的各種既定要素的數量,而是它們的質的規定,並且這種改變是以後隨著發生的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物質前提。(這一點永遠結束了詹姆斯·穆勒和賽·貝利之間關於資本積累的爭論,這個爭論在第一卷(第22章第5節)已經從另一個觀點加以論述,這就是在產業資本量不變的情況下產業資本的作用有無擴大的可能。我們以後還要談到這一點。)

    在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之間的比例不同時,我們對公式的表述可以不同,例如:

    公式(b)

    i、4000c+875v+875m=5750。

    ii、1750c+376v+376m=2502。

    合計=8252。

    這樣,這個公式似乎是為簡單再生產而列出的,以致於剩餘價值全部都作為收入花掉,而沒有積累起來。在(a)和(b)這兩個場合,年產品的價值量是相同的,只是在(b)的場合,它的各種要素在職能上有這樣的組合,使再生產必須按照相同的規模再開始,而在(a)的場合,卻已經有了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在(b)的場合,(875v+875m)i=1750i(v+m)和1750iic交換時,沒有餘額,而在(a)的場合,(1000v+1000m)i=2000i(v+m)和1500iic交換時,卻留下一個餘額500im,供第i部類進行積累。

    現在讓我們更仔細地分析公式(a)。假定第i部類和第ii部類都把剩餘價值的一半積累起來,即把它轉化為追加資本的要素,而不是作為收入花掉。因為1000im的一半=500要以這種或那種形式積累起來,作為追加的貨幣資本投入,也就是說,要轉化為追加的生產資本,所以,只有(1000v+500m)i作為收入花掉。因此,iic的正常的量在這裡也只有1500。對1500i(v+m)和1500iic之間的交換,無須再研究,因為它作為簡單再生產的過程已經闡明了;對4000ic,也無須再考察,因為4000ic為重新開始的再生產(這一次要按擴大的規模進行)而進行的再組合,同樣也作為簡單再生產的過程闡明了。

    在這裡唯一要研究的,是500im和(376v+376m)ii。一方面要考察第i部類和第ii部類各自的內部關係,另一方面要考察兩個部類之間的運動。因為我們假定第ii部類的剩餘價值也有一半要積累,所以在這裡應該有188轉化為資本,其中有1/4=47要轉化為可變資本,以整數計,可以說有48要轉化為可變資本;而剩572下140要轉化為不變資本。

    我們在這裡碰上了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本身,對通常的見解來說,必然顯得奇怪,因為按照通常的見解,一種商品總是要和另一種商品交換,或者說,商品總是要和貨幣交換,而這個貨幣又總是要和另一種商品交換。140iim能夠轉化為生產資本,只是因為它們用商品im中具有同等價值額的部分來補償。不言而喻,im要同iim交換的部分,必須由生產資料構成,這種生產資料或者既進入第i部類的生產,也進入第ii部類的生產,或者只進入第ii部類的生產。這種補償之所以能夠進行,只是由於第ii部類方面的單方面的買,因為全部有待我們考察的剩餘產品500im,都要用在第i部類的積累上,因此,不能用來同第ii部類的商品交換;換句話說,第i部類的這些剩餘產品不能同時既用來積累,又用來消費。因此,第ii部類必須用現金購買140im(但是,如果500im不能用來同第ii部類的商品交換,那麼第ii部類即使有錢也買不來140im。即使考慮第i部類的500im不能全部作為不變資本,要按比例拿出100轉化為可變資本,從而必須與100iim相交換,那麼第ii部類還有40im的缺口。),但是這樣用掉的貨幣,不會因為以後第ii部類把它的商品賣給第i部類而流回到它那裡。如果能夠擴大對第i部類的銷售,則未必。並且,在每年的新生產中,只要這種生產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這種過程就是不斷反覆發生的。對第ii部類來說,為這個目的所需要的貨幣源泉,是從哪裡來的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