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文娛行者

正文 第三十六章 傳奇留香 文 / 張秋楓

    「十年流放,終歸故里。當年的追隨著們,年歲雖增,而熱情不改,聽聞偶像可返家園,竟至熱淚盈眶,難以自已。

    這裡有一段趣事,頗有意思。當時內陸崛起一位年輕的作家,頗有些才華。他的小說賣的既多,雜誌辦的也好,後來將自己的著作改編,親自導演成影片,更是票房飄紅。

    聽聞張先生即將歸國,媒體上露了些風聲。那位作家名氣正大,因為經歷與張先生略有相似,所以好事者便稱他是『小張斯』。實則只是個偶像小說作家,有些中學生的花癡粉絲,電影除了票房,並不入流。

    但他對張先生瞭解不多,不知此稱呼是在抬舉他,在接受採訪時,語中對張先生頗顯不屑。他那些粉絲年齡又小,並未經歷過十餘年前,那些慷慨悲歌的歲月,故而表現的比他更張狂。網上交流時,常有『張斯是什麼東西,不知道』『阿貓阿狗也敢拿來與我家男神比』之類的言談。

    她們是網絡的常客,在此領域,最愛顯示囂張。而那些無知的言論,卻得罪了那些平日裡沉默的大哥哥,大姐姐,於是一場圍剿迅速展開。

    一篇篇邏輯鮮明,針鋒相對的文章,既刻薄又狠毒,如連續的迫擊炮,轟的她們抱頭鼠竄;爆吧行動,始終不曾停止,大本營只要稍好回復,幾分鐘內就會再次癱瘓;那些說話比較過分的人,更遭遇黑客阻擊,被玩的欲哭無淚……

    這是她們第一次曉得,無知與狂妄,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也是他們第一次知道,一個叫張斯的人,擁有恐怖的號召力……更令他們驚訝的是,這位『張先生』尚未露面,卻憑著一部紀錄片,在票房上將自己偶像的電影,壓的慘不忍睹……」

    ————引自《十年一夢》

    「接到可以回國的消息,張先生正在俄羅斯,拍攝那部精彩絕倫的《十二怒漢》。他平日與世界各地頂尖攝影師合作,拍有大量關於鳥類生活的素材,剪輯成了一部紀錄片《鳥的遷徙》。來人特將其提前帶歸,以饗觀眾。

    海報上寫著一行字: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承諾一定歸來。

    當這部紀錄片,在內地上映時,觀者如堵。大家從未想過,紀錄片可以拍的這樣唯美,簡直就是一首詩。而那音樂響起的時候,影迷感觸,已淚流滿面。

    張先生只拍過這一部紀錄片,卻讓他一舉踏入紀錄片大師的行列。此片在全球贏得了極大聲譽,更是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紀錄片,被影評人稱作『自然史詩片』……」

    ————引自《大師的放逐》

    「晨霧未消,尚有絲絲涼意。

    原本空曠的機場,卻被人群佔滿。大家靜靜地站立,手中捧著花朵,等候飛機的降臨。當年的領袖,終於要回來了,文壇與影壇的人,格外激動。而來最多的,則是桃源的居民,他們對於這位先知式的人物,有著太過濃郁的感情。

    最中心的,是一群黑衣的大漢,帶著墨鏡,一言不發。他們守護著,將幾位穿著旗袍的女性,圍在中央。坐著輪椅,目中含淚的女人,正是單雲清。她手邊還牽著一位清俊的少年,穿著淡藍長衫,面色有些緊張。

    「阿仁,輕鬆些……」馮軒軒見狀,柔聲說了一句。

    少年聞言,點點頭,卻依然緊張。

    人群之外,建築物的拐角,停了一輛華麗的轎車。楊雨薇正在為美麗的小姑娘整理衣裝,替她戴好飾品,手輕輕顫抖,總是做不好。

    小姑娘看了一下兩人身上的旗袍,好奇地問道:『媽媽,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又為什麼要穿成這樣呀?』

    楊雨薇摸著小姑娘的面頰,目中水光氤氳,面上卻全是笑意:『因為張家的人,有這樣的傳統,我們自然不好例外……』

    小姑娘疑惑,說道:『我姓楊,又不姓張……』楊雨薇將他摟緊懷裡,吻著她的秀髮,柔聲道:『待會兒有位穿著長衫,頭髮半白的人下飛機。等人散了,你去見他,喊聲爸爸,要恭敬些,將他領來媽媽這兒……』

    小姑娘轉頭看她,睜大了眼睛,愣住了……」

    ————摘選自《風雨情》

    近來最流行的詞彙,莫過於「神經病」了,彷彿一陣颱風,席捲了神州大陸。膽氣甚好的人,時常拍著胸脯,稱自己是神經病。別人聽他有此病,也頗為佩服,傾蓋相交。這一潮流,浩浩蕩蕩,不知底細的人見了,以為進了瘋人的國度。

    至於其由來,則要總張斯在燕大的演講說起。

    不提當日情況之熱烈,掌聲潮湧,彷彿要將屋頂掀翻。單說事後,媒體不免要有一番報道,並還用了許多聳人耳目的名稱,曰《張斯演講,怒斥燕大師生一群孬種而已》,曰《張斯狠狠給了燕大一個耳光》,曰《張斯:燕大,輝煌只在過去》等等,不一而足。

    民眾聽聞,自然心驚,於此中情形,萬分好奇。

    一閱之下,方知猜測有誤,原是另有別情。而視頻資源,也已流出,在網上甚為火爆。觀者如堵,點擊飆升,不會吹灰之力,便將其頂到了網絡首頁。

    觀眾看罷,激動不已,於張斯的佩服之情,更是難以言喻。

    在燕大演講者,為數甚多。既有前輩大師,也有濫竽充數者;既有食不果腹者,也有高官權貴;既有民間高手,也有國際名人……但如張斯這般,當著人家面,而罵人孬種者,僅此一例。

    若是平常人等,必被批為「譁眾取寵」,或是「不知天高地厚」。而張斯歷來行徑,以剛毅著稱,最令人佩服。而其言坦誠,不務虛華,並非有意攻擊,而是深情勸勉,自有驚心動魄而令人感動處。

    尤其最後一段,名為《我是神經病》,激盪起伏,豪放雄壯。初聽題名,或覺莫名其妙,待看完後,則要大聲歎息。正因有如此的「神經病」,人間的公平正義,才得以延存;俠客的忠肝義膽,才得以昭告世人;魑魅魍魎的鬼祟,才得以稍稍收斂。

    其中每一詞,每一句,均驚心動魄,令人心折。

    這是張斯改編而來,原作者為章太炎,一代國學大師,國民元老。此人有「瘋子」之稱,才博如海,性情耿直,愛國之心,更是感人。《我是神經病》正是他的演講稿,張斯刪動更改,而保持其精髓,果令世人震驚。

    此論雖怪,而情深意切,與尋常演講,大是不同。

    國人聽聆之後,拍案叫絕,擊節讚賞,胸中熱血翻滾,有難以遏制之勢。而「神經病」亦成張斯一特殊代號,與其一生相始終,民眾每一提及,必豎大拇指。

    張斯本人,並未理會外間熱鬧,亦不接受媒體採訪。

    在京期間,領著朱,葉二人,同住在柳璃家中。因為上次走的匆忙,柳璃頗不高興,今次可算補償。趁朱紅外出購物時節,兩人自有許多柔情蜜意,須得深深交流。遇著空閒,柳璃則領著主人,觀賞京中風景,可樂壞了蕾蕾。

    除此之外,他亦拜訪了一些人,例如白秋原。

    南北暌隔,平日僅通信件,卻見不到真人。難得來京一趟,承蒙他多次照拂,又是忘年之交,自然有許多話要談。而其他學者聽聞,不免要來湊熱鬧,好在文人聚會,僅是清談。興致高時,也只小酌,賞賞花月,倒是趣事。

    待了約有半月,方才南歸。

    因為此次演講的緣故,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許多學府,亦發來邀請,希望張斯也能去一趟。而他心中意思,已在燕大道明,並不想做重複言語,便一一拒絕了。但於演講一事,似還有些興致,不過對像卻非大學師生。

    在家又待了一段時日,做了許多事情。

    「天道」律師事務所,名聲漸大,人員充足,辦事亦有規矩,頗合他的心意。尤其張華,是個熱血的年輕人,平日極為努力,不懼辛勞,以替人服務,打抱不平為樂。因為此事,張斯未少受陳娜抱怨,說他將自己丈夫領上了「不歸路」。

    至於張華本人,則又是另外一種態度,每日倍覺充實,事情雖多,卻精神抖擻,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對於張斯,也越發的崇敬,感謝他給予自己這樣的機會。還將《我是神經病》抄錄,掛在事務所中,激勵諸位同道。

    張斯詢問了近況,見事務所發展順利,也就未再注意。

    南邊則有消息傳來,葉老所留產業,大抵實現正規化經營。只仍有許多幫中人士,不適應眼下工作,至於保安之類的粗淺活,又已人滿。

    張斯與姐姐商量,又成立了新的運輸公司,招募大量的司機,運貨員之類的。好在資金充足,辦起來並不很困難。餘下的幫派份子,才得以補充進去。

    為了提高效率,張倩依特地南下,主持此事。

    因為楊雨薇對公司事務漸漸熟悉,手上的成績,又極令人羨慕,在工作人員中的威信已樹立,所以便將以《桃源報》為核心的諸多產業,交與她處理。張倩依知他是弟弟「好朋友」,十分放心,楊雨薇也不推辭,從容地接了下來。

    可以說,她已成為北方產業的負責人,至關重要。

    關於她和張斯的關係,上回略有衝突,因張斯入獄,而將此事擱下,盡心營救。後經張斯軟語相慰,漸趨緩和,和好如初。近來她忙碌許多,但一個星期,至少會留出一天與張斯相聚,也就是說,這一天,張斯會在外面過夜。

    至於南下的張倩依,辦理運輸公司,初設的路線,沿著「秋楓書院」鋪展。如今學校漸多,但偏離主幹線,每次運送物品,均十分困難。單以運輸的費用而論,時常超過被運送的物件,十分不值。

    但既然需要,又不得不做,當真糾結。

    此次路線鋪設成功,將所有「秋楓書院」貫穿起來,形成一線,則可大大降低成本。有了自己的車隊,不單可養活許多人,為學校運送物件,也十分方便。而不必再去尋找,臨時組建,可算一舉多得之事。

    當然,這都是內部情況,外界並未注意,也無興趣。所以均是靜悄悄的,在默默地進行。倒是另一件事,掀起了不小的轟動。亦與「秋楓書院」有關,張斯考慮,成立一基金會,集眾人之力,將它永久開辦下去。

    平日裡,政府給了許多幫助,但涉及金錢,就有些難辦了。

    而以眼下的情況而論,幾大公司的盈利,足夠現時所需。張斯一家花費又小,將一本書的版稅,抽出一個零頭,亦可保證長時間衣食無憂。但他曾想過,教育是國民大計,可不一日偏廢。而公司卻是起起伏伏,可能某天就忽然倒閉了。

    若是生意場上的變動,影響「秋楓書院」的發展,就十分糟糕了。

    而他本人又是個不可控的因素,能否長久安然地走下去,尚無法預料。再者,以一人之力,畢竟單薄,無法支撐這樣的大工程。

    所以他站出來號召,要成立一個「秋楓基金」。將種種顧慮,說來與民眾聽,短時間內便獲得了大量支持。因為主持者是張斯,此人又向來視金錢如糞土,只要手頭寬裕,便大筆揮灑,自然不必擔心他會黑了大家的錢。

    別看張斯出手大方,已到了無所顧忌的地步,但他卻被諸多財經雜誌,評為「華夏第一擅於投資者」,可謂非常高了。因為他做的是公益事業,這裡當然有誇獎的意思,而他的眼光確實不錯,儘管並不具體參與,但興辦的產業,向來紅火。

    「他從未受過金錢的困擾,一者是因為看的極輕,並不在乎;再者,出道以來,也從未有過短缺。儘管一直在捐,但剩餘的部分,仍十分寬裕。

    即便被放逐的那些年,海外的公司,也有資金支持他的事業。若是出現差錯,一時難於籌措,那些影視公司,尤其好萊塢的八大巨頭,便會持著巨款,興奮地出現在他面前。多年的經驗,讓這些人習慣了一件事,那就是張斯的電影,永遠不會賠錢。

    哪怕是那部《辛德拉名單》,由於格調陰暗,內容太過悲慘,被大家錯誤估計,以為一定賠錢。不過,它的藝術價值與社會意義,卻使各大公司前仆後繼,都想拿下歸屬權。結果出人意料,它在全球狂收五億美元,狠狠賺了一筆。

    接著,在奧斯卡上拿下了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兩個最重要的獎項,其它獎項或是提名,亦是一大堆,可謂名至實歸。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因此也將他當作自己人,常自豪地說『我們猶太人的兄弟張斯……』

    而他得到的待遇,是權勢或錢財不能換來的。

    以一個沒有國籍的身份,行遍天下,常是各地總統或總理的座上客;蘇格蘭的大地上,豎立著他偉岸的雕像,供人膜拜;他的照片,被許多猶太人珍藏,在他們的商店中買東西,自然也是免費的;第三世界領導自由獨立運動的領袖們,在動員的時候,口中總會提到他的姓名……他的投資,永遠是最令人感動與尊敬的,回報也總是成百上千倍……」

    ————引自《張斯傳》

    張斯「秋楓基金」的想法提出後,得到全國民眾的響應。

    接下來就是招徠人手,具體操作的問題了。走到這一步,已脫離了他的能力範圍,所以便交由專業人士處理。他只掛了最高名譽,並不負責具體事務。當然,基金會的負責人是他指定的,還在其中安排了許多靠譜的人,以監察資金流動。

    第一期捐款,大家熱情正高,不過月餘,所積累數額,已夠所有義學全年之用。據負責人分析,今後的款額會有所下滑,但比較平穩,應付學校花費,應該沒什麼問題。張斯這才放心,不過即算不夠,也沒什麼好著急的,他畢竟還有幾個產業在身後支撐。

    對於這些款額的用途,他做了宏觀的規劃,具體仍不負責。

    在短時間內也成立了理事會,會員大都是教育界,或是金融界著名人士。兩者進行磋商,以學校前途為重,制定相關計劃,然後交與另外一群人執行。

    這又是個大工程,與「天道」事務所不同,解決的並非個人官司事件,而是在鋪墊華夏的未來。當然:「天道」名氣日昇,意義不僅在於處理具體案件了。它至少給這個社會,傳達了許多關於正義與公平的信息。

    在許多人看來,它的象徵意義,可能比想像中要大得多。

    以上這些,均是為他人考慮,無關乎張斯自身。他個人的事情,倒並不多,也過於瑣碎,只有一件還算轟動,那就是一本武俠小說的出版。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奶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這又是一個經典開頭,令人回味。

    書名《楚留香傳奇》,由八卷合成,內容自成一體,而內中聯繫又紛繁複雜。那如詩的短句,哲理化的言語,看得人如癡如醉。熟悉的感覺湧來,讀者大呼過癮,而它的銷量也一再飆升,充分證實了張斯「華夏最受歡迎作家」的名頭。

    「從行文來看,《楚留香傳奇》走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風格路線,而細微處又有變化。這正符合張斯的特點,循序漸進,而絕不重複。

    《多情劍客無情劍》掀起的熱潮,至今未退,那樣的風格化文字,被許多人模仿。短時間內,更出現了許多關於『飛刀』的小說。這個原來極為普通的暗器,卻堂而皇之的成為主角的武器,大概是第一次吧。

    至於《楚留香傳奇》,怕是不容易學了,因為主人公根本不曾使用武器。

    他臨敵爭鬥,之所以得勝,憑的全是智力,這是最厲害的依恃,可惜並不容易描寫。當然,它比《多情劍客無情劍》明晰的一點是,給其它作者指出了創作的道路。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將偵探小說的手法,融進了武俠。江湖中的事波詭雲譎,而主人公依靠抽絲剝繭,一步步將真相展現了出來。當然,張斯的意思,並非勸大家都去寫偵探武俠。

    這裡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武俠小說的創新在上面地方?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來,在與其它類型的結合!既然偵探小說可以,那麼言情呢?驚悚呢?科幻呢……多不勝數,作者要做的,便是尋到其中的契合點……」

    作為古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不可錯過。

    其中的描寫極為細膩,無論是男女感情,或是兄弟間的義氣,都彷彿碎刀雕就。而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是出彩。作為主人公的楚留香,可能是武俠史上最完美的人物之一,智慧優雅,武功高強,名聲極好,相貌英俊,懂女孩子的心……不同於李尋歡的滄桑憂愁,他的性格還很樂觀,無論遇著何事,都非常積極向上。

    至於其他的配角,就更不必說了。貪酒義氣的胡鐵花,外冷內熱的中原一點紅,溫柔體貼的蘇蓉蓉,性感強悍的水母陰姬……一個接著一個,紛紛湧現。其性格突出,一辨而明,互相之間又極易區分,可以說寫的異常出彩。

    這是一部精緻的小說,人物寫的豐滿而有個性,即便在古龍自己的作品中,亦非常罕見。讀者大呼過癮,自然是有道理的。當然,最大的特點,正如上面所說,是偵探化的武俠。

    寫到此處,江湖已經不是一個靠武力橫行的世界,對腦袋的需要,比任何時刻都強。就像在書中描寫的那樣,楚留香並非武功最高的,比他厲害的人有許多,但沒人能戰勝他。無論其武功如何強悍,與楚留香敵對,只會失敗,因為他實在太聰明了。

    就是靠著這樣的腦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驚天之謎。

    而情節也跌宕起伏,從開篇到結束,始終保持著節奏,只要未見到「全書完」三個字,就意味著事情仍有可能變幻。讀者陷入無知的境地,因為真相太出乎人意料,真真假假,似又不似。

    以風流俠盜為書中主角,飲美酒、披紈素、乘寶舟、伴紅袖,浪子典型,一變而為俠客楷模,這樣的摹寫角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自不難想見,其所引起的矚目。

    「這部書的優雅,從各個細節透露出來,令人十分喜愛。不提那驚艷的開篇,即便是如『雁蝶為雙翼,花香滿人間』的江湖宣傳語,也帶著濃郁的書卷氣。

    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能吸引人,一個『奇』字,非常重要。而能入本書這樣『奇』的,倒不多見。讀者對於書中的奇人,奇案,奇語……已經有許多評論,在此就不加贅述了。其實,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主角的身份。

    小偷在江湖上,應該並不受待見,至於讀者,似乎也沒有什麼喜歡的可能。

    張斯卻大膽,偏偏寫了一個以小偷為主角的書。但閱讀下來,沒人會有絲毫的反感,就像書中其他人一樣,認為楚留香是『香帥』,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小偷。這就是作者的過人之處,在不知不覺中打破大家的禁忌,並令大家心甘情願地接受。

    這樣的說服力,在我想來,最大的原因,大概在於將職業『藝術化』。

    大家之所以討厭小偷,因為他的行為猥瑣,下流……但在張斯寫來,卻是優雅而風流的,偷東西已經不是粗笨的職業,而是一門藝術,與繪畫,與建築,與雕塑都是一樣的。

    從這裡,我們似乎能找到這類風格的魅力所在了。沒有什麼行為,或者事物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能將其『藝術化』。飛刀只是偷襲的暗器,但在李尋歡手中,卻能使天地變色,這就是具體的表現。

    以此類推,若果能寫的如此唯美,具有說服力,什麼樣的行為,都是有魅力的。偷盜可以是藝術,做飯可以是藝術,殺人也可以是藝術……」

    這篇冗長的文章,令人找不到重點。大概是說,武俠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如何描寫。大家不必都寫英俊的主人公,出身名門正派,手持長劍……捏把小刀,當個小偷,同樣吸引人,只要能將故事寫好。

    勸大家要放開思路,別急著去趕獨木橋。深思熟慮的的一本書,其獲得的成就,往往比粗製濫造十本強。

    事情大概就是這樣,由於質量有保證,評價既好,賣的也多。發展非常順利,張斯原以為這部書將是個意外,不再與自己的世界生活,產生亂七八糟的聯繫。事實情況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

    因為坊間傳聞,《楚留香傳奇》是最貼合作者,而楚留香也是張斯寫的眾多人物中,與張斯最為想像的。優雅,聰穎,善良,公平……不偏激,不懦弱,總是那麼從容。

    於是,大家根據書的情形,來反推他的觀點。

    比如感情方面,書中曾經說過,楚留香不是任何一個女人可以留下的……言外之意,就是他有很多女人。如果再看張斯本人的生活,就會發現,竟是如此嚴絲合縫。即便連他的家人,也是這樣的看法。

    所以朱紅讀這本書的時候,曾諷刺對他說:「你為何這樣了不起,桃花運不斷……你跟我說實話,你心裡會有一點愧疚麼?」

    這是件非常坑爹的事情,楚留香處處留情,大家都可以接受,認為是風流韻事。放在實際生活中,就不那麼「藝術」了,一不小心,就會點燃火藥包。

    好在他未在家中待的太久,早早地踏上旅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