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四章 恩人、妙臣與干臣(中) 文 / 楚連鋮

    卻說御廚安四按照劉摩的吩咐,橫下心回到御膳房,乾淨利落地鼓搗起食物,時而傳喚冰庫,時而傳喚銀勺,三百餘名雜役圍著滴流轉,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整出十大盤色香俱佳的南北菜餚,擦拭額頭的汗水對首領太監道:「邱公公,太后御膳已經備好,勞煩公公請傳。」

    邱公公看向十大盤珍饈,詫異地道:「李公公那邊沒傳話來吧,今個怎麼只做十道菜?」

    安四早已將腦袋別到褲腰上,拍拍胸脯道:「包在俺安四身上,若是太后不滿意,俺這顆八斤頭顱隨公公處理。」

    邱公公看看安四,這宮闈之中秘事甚多,自己不便多說,此刻又無他人能出頭做菜,時辰也已耗去差不多,索性道:「隨我來!」邱公公帶著安四與十餘名小太監端盤提籃,一路來到隆恩殿,請示道,「御膳房已備下午膳,請太后品用。」

    李蓮英聞聲而出,看到邱公公身後只有十餘人,頓時發怔,低聲喝道:「老邱,你多大的能耐,敢耍太后?」

    邱公公哎呦一聲,忙道:「李公公,小的即便有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在太后面前耍弄小手段啊!現如今御廚只有安四一人,今個傳旨有些急了,所以菜做了少了些。」

    李蓮英怒道:「怎麼,皇上當家了,就不管太后了?你們也跟著雞犬升天了?」

    邱公公手足無措,安四立馬上前道:「李公公,請你聽小的一言,要是聖母皇太后對我這十個菜不滿意,小的立馬腦袋奉上,絕無二話。」

    什麼時候御膳房的廚子都這麼硬氣過?李蓮英倒吸一口冷氣,莫不是京師的天真的要變?憤懣地道:「若不是太后有些胃口,咱家懶得與你們糾纏,你們給我小心伺候著,稍有差池統統去見閻王爺!擺膳!」

    十盤菜餚擺到桌面上,李蓮英冷眼瞧去,見這十盤菜均是以往未見,且每盤邊上均是擺了一碟冰塊,皺著眉頭想了片刻,到底是慈禧身邊的老人,瞧出些門道,亦不明說,他知道這定是有高人在指點安四,這是來給太后仙人指路的。當下默不吭聲略略點頭,進入內室去請慈禧。

    慈禧進得房間,看到只有十盤菜餚,正待發怒,忽然盯住每盤菜邊上的冰塊,略有所思,不動聲色地坐定後問道:「今日何人掌廚?報上菜名。」

    「遮!」安四的心思七上八下,小心翼翼地道,「啟稟太后,這八盤菜分別是直隸麻鴨、兩江白斬雞、湖南牛柳丁、廣州醋溜魚、杭州醬菜肉絲、川味燒雞公、西安醉鴨三珍、雲南紅河鯽魚,還有兩盤倒有些名頭,這份用綠豆鴨舌燒製,取名叫榮祿守門,這份用石斑魚燒製,石斑魚來自瓊州,故名瓊州水長。」

    「這些冰塊?」慈禧正在冥想間,安四答道,「太后,近日漸進暑天,這大熱天的人啊容易上火,只有常備冰塊才能祛暑敗火。」

    「著啊!」慈禧面露喜色,李蓮英心頭的大石頭落地,皇太后已經兩個多月沒有給他個好臉色,今天終於喜上眉梢了,九天神佛保佑。

    劉摩給安四出的主意很簡單,八盤大菜寓意八大總督,榮祿守門是暗示榮祿守住京師,瓊州那便是將自己給拐上了。劉摩知道自己布下的大局令慈禧糾結之所在,他巴不得清廷越亂越好,以便自己火中取栗。

    八大總督與京師自然是重中之重,但一盤瓊州水長似乎放在裡面不倫不類。慈禧又問道:「安四,給哀家說個實話,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能被皇太后直呼己名,安四知道自己的春天來了,渾身說不出的舒服,答道:「啟稟聖母皇太后,這些菜都是瓊州總兵劉大人教授小的,他說太后若是問及,便告知還有一道菜,須文火熬製,沒個三年五載恐不能食用。」

    「哦?」慈禧笑道,「什麼菜啊,要這麼長時間?」

    「大桶湯。」安四兩眼瞇成一條細線,笑呵呵地答道。

    停在慈禧耳中卻成了「大統湯」,慈禧連聲道好,屏退諸人,對李蓮英道:「去,給哀家打探打探這個劉總兵的來路,著實是個妙臣!晚上叫孫毓汶帶著榮祿來見哀家,榮祿好歹也是個知兵的人,當年被老六攆回家也有些時日了,該出來做些事。」說著端起一盤冰塊,歎道,「前面火燒得旺,哀家是要避暑去火啊!」

    ……

    御書房內,光緒連連催促劉摩所獻何策,能夠既立政又立威。

    劉摩見御書房內只有自己與光緒、翁同龢、李鴻藻四人,佯裝惶恐地道:「皇上,微臣所奏之策可能驚天動地駭人聽聞,但請皇上與二位大人切不可張揚。」

    光緒三人鄭重地點點頭,光緒招手將劉摩喚至書桌前,四顆腦袋幾乎要湊到了一塊。

    劉摩低聲道:「此刻立政,雖說太后已經多日不曾上朝,內外事情概不過問,但大小政務卻繞不開軍機處,萬歲若想政令通徹,必須拿下軍機處,但禮親王、孫毓汶、張之萬等人樹大根深,不可輕動。皇上曾想過其他門路?」

    「其他門路?」光緒搖搖腦袋道,「不置可否。」

    劉摩暗罵一聲廢物,淳淳善誘道:「當年世宗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是為了繞開八旗旗主幹政,現如今軍機處掣肘皇上,皇上何不效仿世宗,反其道行之?」

    「對啊!」光緒三人齊聲歡呼,彷彿就在暗夜之中行進突遇光明一般欣喜,光緒連連搓手道,「劉愛卿真乃朕之子房啊!此計一出,定能撥雲見日,好,好,好!」

    李鴻藻與翁同龢二人亦是撫鬚讚歎,想自己飽讀經書,深諳孔孟之道,對於官場一向是翩翩君子示人,即便這次與保後一派拉開陣勢,亦是以正統自居,不屑於耍弄手段,但事實便是如此,不耍手段如何扶皇上執掌權柄?可話有說話來,該如何做二人又是一頭霧水。

    光緒期待地看向劉摩,劉摩繼續道:「皇上乃是正統,當連接諸位親王,如慶親王、醇親王、恭親王等人,雖說恭親王已經在家休養,但實力不容小覷。另外吏部與兵部一向是太后的禁臠,皇上不妨先在更下層間動作,與其被架空不如反架空,還請皇上三思而動。」

    話說到這個份上,若是還再讓劉摩說下去,那光緒與翁李二人只能用酒囊飯袋來形容。光緒激動地連連頜首,又問道:「劉愛卿此策只是立政,立威又何解?」

    劉摩道:「微臣曾在鎮南關打過法國人,協助海外遺民攻擊西班牙人,只要吾輩用力,不懼死戰,洋人亦是不堪一擊之輩。葡萄牙只是歐洲列強中一小國,敢如此囂張,無非是欺壓我中華軟弱,當年鎮南關大捷,與法國人簽訂協議,我國不敗而敗,而法國不勝而勝,臣滿腔憤懣,卻又無處申訴,今日得見聖明之君,臣請求再次出兵越北,為皇上揚威,必能克敵於千里之外。如此一來,歐洲列強必將審時度勢,與我國交好,二來,葡萄牙人亦不敢壓迫朝廷,三來,可提升皇上之威信。」

    光緒被劉摩鼓動得熱血沸騰,正待說話,翁同龢變色道:「劉總兵此言差矣!若是此時我朝妄開戰端,撕毀已籤條約,於列強有何交代?即便現下出兵,西邊不鬆口,我等如何辦?」

    劉摩莞爾一笑道:「翁大人且聽我具體說說,萬歲,李大人!現在法國人佔了越南,虐待越南王公臣民,越南百姓渴盼王師相救,此乃其一;法國人在邊界多有襲擾我國邊境之事,特別是廣東廉州府附近海灣,法國炮艇無理轟炸我朝漁民,百姓苦不堪言,實則不是我方挑起戰端,而是法方步步相逼,窺伺東南,這是其二;法國人與德國人在歐洲乃是世仇,德國是歐洲列強中後起之秀,在世界事務中常被英法等國排擠,若是我朝聯合德意志、美利堅等國,必能多有臂助,且英吉利與法國在南洋等地亦有利益牽絆,若是我朝與英吉利暗中示好,讓法蘭西人失道寡助,必能一擊敗之,這是其三;兩廣諸省將領對當年鎮南關之事頗有抱怨,無奈當時太后獨斷專行,不顧內外,擅於法國人簽訂協議,至今仍有不平,此次若是出兵,兩廣諸將必定奮勇殺敵。」

    光緒的喉嚨滾動,嚥著口水問道:「那太后之處如何交代?」

    看到光緒急不可耐的神色,劉摩心中暗喜,不露聲色地道:「皇上,現在李鴻章不是上書請求台灣立省一事被萬歲壓著嘛,臣亦要上書設置瓊州為省,不過若與法國人開戰,瓊州無陸地與越南接壤,需從廣南劃歸廉州、雷州、鬱林三地與瓊州歸成一省,臣願為萬歲立下親政之首功。」

    光緒思索片刻道:「愛卿先呈個折子上來,建省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朕還需思量。」忽聽劉摩的肚子咕咕叫響,笑道,「想來愛卿的杜將軍提意見了,罷了,先隨朕用些御膳吧,朕與卿等再商議些其他事情。」

    看來這個面皮白淨的光緒徹底拿劉摩當自己人看待了,劉摩不驕不喜,絲毫沒有表露心跡。

    四人步出御書房,光緒與劉摩不時低語,李鴻藻二人在後,李鴻藻悄聲問翁同龢道:「叔平,這就是你說的弄臣?」

    翁同龢懊惱地道:「誰知道這個劉摩竟然有這麼多花花腸子,唉,老夫又走了眼。」

    李鴻藻笑道:「這不是花花腸子,而是公忠體國,這個劉牧平實則是一干臣啊!」翁同龢亦是連連點頭稱是。

    【不可能只有一省之長那麼便宜,慈禧也不會讓光緒如意,京師越是紛亂,劉摩越加歡喜,求推薦求收藏!劉摩回到瓊州即將給光緒小兒立威去了,再攻法國人,這次絕不是上次那樣的小打小鬧,而是鬥志軍首次大規模兵團作戰,哈,不說了,我跟著大家一起激動啊!大家動動鍵盤,收藏推薦吧!小楚太累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