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洞破天機

大道小說網 第18章 伐木數年輪 文 / 十斗八車

    其中一個山賊走進一步,回道:「是我們那一組。」

    半命老人點了點頭,說道:「走,帶我們過去。」帶上龍尋等人,跟著那山賊向龍抬頭的西南方向走去。

    到了地方之後,半命老人又讓人砍了幾棵木頭,然後仔細數了一下木頭的年輪,低聲道:「就是這裡了。」

    原來這裡當年開山建陵之後,為了防止有人盜墓,便在滿山的山腳下,種植了一批樹木。這山腳的樹木其中絕大部分是天然長成,只有當初的唯一一條通道,是人工開鑿的,在陵寢完全建好之後,被再次種植了樹木封了起來。半命老人通過樹木年輪之間的比對,發現其他人交上來的木頭,年輪長短不一,而這裡的樹木幾乎都是出自同一時期,因此上判斷,這裡的樹木乃人為所致。

    入山的山口確認了下來,接下來便是將這批人為種植的樹木砍伐掉,找出曾經的通道。好在山賊人數夠多,準備的鐵斧也都是新購置的,刃口鋒利。兩千人輪番砍伐,一個一丈見寬的林間小徑不多時就被開闢了出來。

    大約進入百米左右,眼前一個天然形成的林蔭小路突然出現,雖然因為時間久遠,路上有些半人高的雜草和荊棘,但相比剛才的參天大樹,卻要容易開闢的多了。

    開路的人將斧頭別在腰間,換上手中的鋼刀,一邊劈斬,一邊前行。又行進了五十多米,地面變為青石鋪成的小路,荊棘幾乎不見了,只是在石頭之間還長著一些雜草。就在這時,探路的回來報到,前面竟然發現了一個岔路口。

    半命老人心道:「還好,被我預料到了,不然少不了麻煩。」叫人挑上裝有白灰的擔子,跟著探路的人行走,沿路灑下白灰。那探路的在前面帶路,越走越是驚訝,每走出幾百步遠,就是一個岔路,而且那岔路縱橫交叉,在高大的叢林之間,顯得異常神秘。最開始他只是選擇最左邊的一條向下走,可走著走著,竟然在下一個路口看到自己剛才灑下白灰的標記,於是便改選沒有標記的地方行走。

    越到後來,有白灰的地方越來越多,這也正好證明了自己,已經不知多少次穿過了曾經走過的路口。那探路的心中無比驚訝,要不是事先通過白灰標記線路,估計自己恐怕還要在小路上沒完沒了的兜圈子了,即使是說永遠被困在這迷宮一般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一直探了很久,在最後一條沒有白灰標記的小路上行了半天,那探路的眼前一亮,終於出了茂密的山林。

    半命老人跟著白灰的標記,隨時的調整著信息,當一個能夠繞回到同一個路口的小路,便會寫上一個「死」字,而能夠進到下一個不同的路口的小路,則會標明一個「生」字。如此這般,將所有的岔路都標記清楚,最後帶著大隊人馬順利的出了森林。

    眼前是一處比較平坦的山坡,綠草茵茵,伸向一片殘舊的建築群中。

    那建築群藏在一道依山而建的高牆之後,洞開之處,好似一個沒有門扇的大門,兩個梯形箭塔高高聳立在門的兩邊。入口處是一道狹長的階梯,眾人拾梯而上,穿過大門,整個建築群呈現在眼前。

    半命老人及龍尋等人都沒有見過宮殿,不過看眼前的建築,估計就算御龍國的皇宮,無非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一條寬約駟馬的花崗岩鋪就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一座巍峨的宮殿前。道的兩邊每隔數十步就是一尊華表,華表與華表之間則是雕塑著千奇百怪,樣式各不相同的奇形異獸。那石雕異獸一個個少說也有十幾丈高,但在整個建築群中卻顯得異常渺小。

    除了中間的雄偉大殿之外,兩旁的偏殿也是極其壯觀。這三座大殿形式雖分,但卻連為一體,給人一種氣勢磅礡,形制恢宏之感。

    這三座大殿圍繞的廣場,足有數百丈見方。除了中間的石路以花崗岩鋪設,廣場的地面都鋪著一色的青磚。雜草從青磚縫隙中鑽了出來,使廣場在肅穆之中,增添了幾分淒涼。

    這顯然不是當年的皇宮,雖然制式格局上與皇宮如出一轍,但終究還是有些差異。在三座大殿的後面和左右兩側,還有著眾多的宮殿樓閣。眾人眼前的正殿,很有可能便是當年皇室子孫上陵朝拜,祭祀之用的地方。至於後面的樓宇,則可能是守陵官員士兵的生活場所。

    按照一般的陵寢建築來說,這眾多的建築群中,必有一處是通往地宮的入口。半命老人讓龍尋將手下的兄弟分成了幾個小隊,分批找尋地宮的入口。而江麻子和穿雲豹則各帥了幾個親信,親自搜查這些地面上的建築,看看是否能夠找到一些遺留下來的寶物。

    半命老人攤開魚目地圖,看了一會兒,又塞進了懷中。這張地圖記錄的是地宮樣式,與上面的陵寢建築完全不同,根本找不到半點聯繫。

    按照盜墓者的經驗來說,盜墓者尋墓探穴的技巧也如同中醫一樣,分為「望、聞、問、切」這四個字。當然,這四字在盜墓一說中卻有另一層解釋。

    「望」,指的是望氣看風水。半命老人擅長風水之術,又深諳堪輿之法,在龍尋確認了範圍的前提下,憑藉著天雷,找到了地宮的位置;如果說這裡只是尋常的墓穴的話,只需以洛陽鏟探入地下,取一抔黃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也能辨別出墓葬的位置。甚至被埋墓穴的年代,也能猜出個**不離十。這便是「聞」;而盜墓中的「問」,說的就是踩點。通過四方遊走,與人交談,瞭解所過之處是否出過名人,可曾葬過將相,最終也能判斷出一些大墓的所在。最後的這個「切」,卻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從頭上摸起,經口至肛門,最後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當初絕戶爺和龍八哥盜取那塊玉晗的時候,要不是因為屍體外衣完全腐爛不見了,也會使用這種常見的方法;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之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寶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

    半命老人一輩子專研此道,對於「望、聞、問、切」四字可謂是造詣頗深,但眼前這座墓穴卻也叫他一下子犯了難。這種皇家陵墓,即便是真的找到了地方,也未必就能一下子挖掘。雖說是每座陵寢都為了將來夫妻合葬,而留有通往地宮的甬道和入口,但這種入口往往修的極其隱蔽,就是半命老人的「望、聞、問、切」四字真訣,在這種隱秘的難題下,也是無能為力。

    不多時,江麻子和穿雲豹二人先趕了回來,兩個將手一攤,一臉的失望。龍尋已經料到了幾分,像這麼大的宮殿,遺忘了這麼多年,什麼寶貝都早就沒了。又過了一陣工夫,幾個被派出去尋找地宮入口的頭目也回來了,一個個耷拉著腦袋,顯然也是什麼都沒有發現。

    既然找不到入口,看來就只有硬來了。這開山建陵的地宮,不同於一般墓穴,一把洛陽鏟打下去,挖到夯土層,就斜著打個盜洞挖下去。這裡是整座大山,山上都是山石,只有用炸藥來炸,才是最快捷的方式。

    半命老人用玄空羅盤找了一處位置,估計會是地宮最薄弱的環節,讓龍尋的手下兄弟鑿出了一個幾尺的口子,將炸藥埋了下去。「哄」的一聲巨響之後,眾人都紛紛圍上去觀看,那岩石表面被炸得一片烏黑,並由中向外裂開了幾個巨大的裂口,不過卻沒有炸開多深。半命老人用一塊破布擦淨山體上的黑色灰跡,只見山巖上竟然密佈了一層指甲大小的星點。

    「鐵水注巖。」半命老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吃驚的叫道。

    這鐵水注巖正是皇家一種防止盜墓的手段,一般都是出現在以山為陵的地宮中。首先是叫人利用鑿刀,在山巖上鑿出一條深入山體的細洞,然後再用火融化生鐵,形成鐵水後灌入細洞之中,這樣一來,山體中猶如注入了鐵筋,將山石都緊固在了一起,便是再強烈的炸藥,也很難將其一下子炸開。

    眾人聽到半命老人這麼一說,都不禁大為撓頭。沒想到這麼個地宮,竟像是銅牆鐵壁一般,如此的堅不可摧。

    半命老人見炸藥不成,只好又將心思放在了尋找地宮入口的方向上。他親自在整個陵園中轉了一圈,用紙筆詳細的繪製了一份陵園地圖,然後一個個分析每一處的作用。這些建築,幾乎每一處都有名稱,所以倒也不需要他太多的去分析。

    按照建築的方位來看,入口應該是靠近山體的建築,不然單是挖造甬道的耗費,就會十分巨大。所以這三座宮殿首先被他排除在外。而相對於體積龐大的宮殿不適宜作為入口,那些一間間極為狹小的房子,也被他直接忽視了。

    宮殿太大,作為入口的話,根本沒有隱蔽的作用,而且在空闊的大廳中,也很容易找到開啟地宮的機關;較小的房間,也不適合作為入口,畢竟入口不能太小,將來還有可能下葬需合葬的宮妃。

    如此一來,則只剩下四個地方,最有可能成為地宮入口的地方。

    第一處是工部廠、第二處是御陵營、第三處是聾啞園、第四處是長憶宮。這四處相當於四個建築群落,每個建築群中又有很多房間,不過每個建築群中都有幾處較大的建築。工部廠是當初修建陵寢,進行設計監工官員的辦公居住之地,之後作為陵園的維修司職之處,一直保留;御陵營則是守衛陵寢官兵的駐地,其中包括將官辦事行令的大堂;聾啞園應該是當年建築陵園的工人住所,據說一般修建皇家陵墓的工人,選的都是一群聾啞之人,這樣一來,即使是陵墓修建完工,他們也無法將地宮中的秘密傳出去。不過卻另有一種傳聞,那便是修建地宮的都是一些死囚,一旦竣工之後,便會一起被殺死,以防洩漏地宮秘密。只是這些傳聞誰也沒見過,不知道有幾分可信;最後一處是長憶宮,這裡其實就是死者後裔皇族的行宮,每當祭拜祖先來到陵園之後,便就寢在這間行宮之中。

    半命老人用手點了點地圖,暗暗的猜測道:「地宮的入口,一定就在這四個地方中的一處。若是我半命老人找不出你們,那也就白活了。」眼中一絲自信油然而生,彷彿那地宮入口已經就在眼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