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251章 打草驚蛇(六) 文 / 為雨哭泣

    沙皇俄國的內務大臣,御前大臣,財政大臣以及其他大臣齊齊低下老臉,行,這位更能推磨掰扯,近代戰爭,大國之間打得是什麼啊!說白了就是錢財和工業製造能力。沒有強力艦隊的支撐,作為國際商貿橋樑的沿海港口城市,一到戰時,敵國艦隊封鎖港口,進出的商船,溝通各國的物資交易商貿活動,勢必大受影響。任何人都知道海洋運輸,才是黑海沿岸城市物資,運往歐洲國家銷售的最主要的運輸方式。運輸物資的途徑大變,運輸費用加大,補給能力受到的影響之大,會給數量龐大的帝國軍隊補給,帶來多大的不便和損耗,實在是不可估量啊!而緊鄰奧波邊境的行省,受到的衝擊更大,幾乎佔了沙俄外貿收入一半的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這兩個行省的礦產物資開採和輸出鐵定銳減,支持戰爭的財政收入必然下滑,那今後支持戰爭的資金,就會嚴重缺乏了,這才是最現實的問題。

    尼古拉二世都被這些老權臣們給氣樂了,講大道理都講的夠有深度,相互之間給對方出難題,都能鼓搗出種種彎彎繞來,著實不易,不過這些話說的還都是實際情況,沒有摸透新式戰艦的性能特點,掌握住最新製造技術,誰又敢出售出這種戰略性武力呢,矛盾重重的歐洲各個強國,誰又會不防著對立國一手呢,現在不給俄國添亂就不錯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無奈的擺擺手說道:「能買到什麼樣的。就買吧!帝國海軍必須加強起來。老式的鐵甲艦,在新式軍艦面前,就是個擺設而已。帝國造船廠的造艦能力,急需加強,要不然,帝國海軍連波羅的海海域的出海口,都將保不住了。撥款!撥款!一定要加強軍艦製造能力,刻不容緩。拉姆斯.道夫,我的外交大臣,我希望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購買製造新式軍艦的機械設備,帝**艦的製造能力,如果全面落後其他歐洲國家,帝國的影響力。勢必在難維持了。」

    財務大臣謝爾蓋.維特面色直髮黑,急急說道:「陛下,新一年的帝國財政預算,維持日益增加的陸軍常備軍和預備役的軍費開支,已經是極限了,根本無力維持購艦和購買機械設備的費用了。」

    說完這幾句話,財政大臣維特再不開口了,皇帝陛下金口一開不打緊啊!可是誰給自己充裕的資金,讓自己撥款啊!帝國疆域遼闊,稅賦收入很多。可是架不住開銷巨大,官僚機制臃腫,貪墨成風啊。

    財政大臣維特不是蘇聯時期的斯大林,鐵血強硬,憑著如今沙皇俄國的財富,實行戰時配給制度的話,沙皇政府還真不缺什麼錢財。可是現實狀況是,財政大臣維特沒有那麼大的權力整頓改革,就算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沒有那個魄力去大刀闊斧清洗手下的蛀蟲不是。世界上,有那個君王會不知道自己的臣屬是什麼德行呢?只是看君王皇帝追不追究而已。

    尼古拉二世自然知道剛剛過去的一年裡,軍事調動以及各種費用激增,第一季度財政撥款也是比較麻煩,轉首看向御前大臣直接下令。冷冷的說道:「此次戰事事關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這次你必須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放棄成見,聯合起來,代表帝國出訪歐洲列國,向英、法、德、奧等國尋求貸款援助,以備急需。我的兩位伯爵大人,我不在需要你們的相互推諉和攻暄,我需要大家為此次戰爭,做出最充裕的準備,我需要給黃種人東方猴子的勢力以打擊,您能做到嗎?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伯爵,你可以做到我要求嗎?」

    深得沙皇重用的御前大臣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聽到沙皇近乎咆哮的命令,心底冒出了一股寒意,也知道這次和中國政府的矛盾衝突到了什麼程度,也知道沙皇陛下承受著怎樣的壓力,還狠狠的點了一下自己兩人,自然不會再去觸霉頭,連忙說道:「是的,陛下,微臣自當達成皇帝陛下的願望!」

    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也忙不迭的應承著,中俄矛盾演變成如今的狀況,是誰都無法預料得到的,現在誰都看明白了,有沒有沙皇政府和滿清流亡政府的聯合事件,中**隊遲早都會和帝國的軍隊槓上的。

    尼古拉二世看到兩人還在那裡杵著,不耐煩的擺擺手:「還不快去辦事,待在這裡想吃午宴嗎?」

    現在再好戰的沙文主義人士,都感覺到自己的帝國在戰事準備上,處於劣勢。東方人在亞西亞地區的軍事動作很大,讓帝國在東、西兩個極端邊境線上,存在發生大戰事的不便,實在是讓沙皇感到難受,脾氣越發暴虐易怒,看到御前大臣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誠惶誠恐的急急退去,尼古拉二世平息下來自己的情緒:這些傢伙們,總是在自己發怒之後,才會認認真真地去辦事,這不是犯賤嘛!拉著不走,踢一腳直跑。

    看著大家膽戰心驚的樣子,尼古拉二世還是很滿意自己在這些權臣心中的權威性,這才又開口說道:「鑒於現在帝國的財政狀況堪憂,作為財政大臣,維特伯爵,你有什麼還得改革舉措嗎?」

    財稅改革是個最敏感的議題,謝爾蓋.維特有著自由主義的思想傾向,可是這個人一直以來在工作方面顯示出的卓越才能和充沛精力,從1892年擔任財務大臣開始,在職期間,他做出了許多成績。其中包括安定盧布價值、採取以黃金為本位的制度、從法國貸款開發和充實礦業、建立專門學校培養技術人才、以國立銀行為中心與其他金融機構採取協同行動、降低國內運輸費用、為改善農業現狀實施大規模調查研究等。總之維特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深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任和重用,見到沙皇把話題專門引導到這上面,只得說出自己的看法:「皇帝陛下,此次戰事準備耗資巨糜,使得陛下煩憂不堪,微臣理解。如今西伯利亞大鐵路,大部分路段已經在運營通車了,已經不需要再投入什麼大的資金了。皇帝陛下,現實問題是,擴軍備戰已是極限了。現在想要改革,必然會影響到政局的穩定,三思啊!陛下。」

    我哪是要你真改革啊!只是要你加稅增收而已,你倒是給我推到政局的穩定上。尼古拉二世緩緩的說道:「維特伯爵。一旦戰爭準備不充裕,那個時候會是一個什麼樣境況,你……我,還有大家都會想像得到,日本猴子就是個最佳典型,知道嘛!我尊敬的財政大臣,現在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可以分清楚。」

    維特是一個有思想有堅持的沙俄財政大臣,此時不得不說出自己的看法:「陛下,我的前兩任財務大臣做的很出色。他們在不同領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績。這些雖然不會改變帝國財政上本質的困難,但是他們嘗試了,努力了。陛下,這不是財政上的問題,這一點陛下不會不清楚的吧!」

    聽著財政大臣若有所指的話,看看坐在大廳的重臣,尼古拉二世點點頭說道:「可是,現在必須要解決財政上和軍費增加的赤字。帝國為了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向法國政府申貸數以億計的資金,為了白種人和黃種人戰爭。我的財政大臣,維特伯爵大人,你必須拿出有效地措施來。大家說呢?」

    「是的,陛下!」眾臣紛紛應諾稱是。

    謝爾蓋.維特硬著頭皮說道:「謝謝皇帝陛下的信任!謝謝諸位大臣的理解!我們來分析一下稅收的改革現實狀況:本格爵士在任期內提出了『平均分配課稅』的主張,認為貧苦農民的納稅負擔應該被降低。對於帝國各個行省普遍存在的欠稅現象。本格爵士推行通過降低農民納稅的比例的方式來使農民交的起稅,這樣就不會再有那麼多交不起稅的欠稅現象發生了。諸位,都知道這意味著直接稅被減少,必然會帶來國家預算收入的縮水,為此本格爵士加大了間接稅的徵收稅率,比如酒類稅和煙草稅等等稅種的徵收力度。這樣一來,帝國國民就可以有選擇的繳納間接稅。他所執行的降低農民贖金、取消鹽稅的一系列措施,讓帝國貧苦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然而帝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建立在犧牲帝國財政收入預算前提下的,稅收減少直接導致國家預算收入不足。

    加之受本格爵士執行的將私有鐵路收歸國有等等政策的影響,本格爵士任期內帝國國家預算連年赤字。等到維什涅格拉德斯基上任之後,就面臨帝國龐大的財政預算赤字,為了減少、消滅財政預算赤字,財務大臣維什涅格拉德斯基又改變了本格爵士的政策,加大了課稅力度,對帝國農民的欠稅進行強行收繳,甚至對欠稅者施以酷刑,這個時期帝國的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了,可是國民卻又對帝國充滿了抱怨。如果將本格爵士的政策視為為了帝國國民的話,那麼維什涅格拉德斯基爵士的政策,就是為了國家。如果沒有和中國人的爭端的話,不斷增加的國家財政收入必將實現盈餘,可惜時不待我啊!

    這兩代財政大臣在稅收政策改革方面進行了一場『民』與『國』利益的嘗試,可是都不成功,都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稅收平衡,關鍵問題就是國家的財政收入永遠沒有支出大,改革實無必要啊。

    陛下,說實話,我對於與我們敵對的中國政府的稅收政策充滿好奇,中國政府徵收的國民稅率低的可怕,可是中國政府憑什麼擁有如此充裕財政收入,支撐著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數年來與我國進行著軍事對峙。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存在嗎?有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帝國借鑒的地方呢?」

    沙皇尼古拉二世。頗別多諾斯柴夫和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等等大臣。不由得暗自思考起來。

    歐洲人都是講道理的,愛追根索底的族群,不過這個道理不是對其他國家和弱勢群體講的,這種講道理,其實就是對解決各種事情的辦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做出推理和預判,說話辦事都愛分析出個一二三來。

    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扳著手指數說道:「中國人在很多商業領域裡,都佔有絕對的壟斷地位。比如戰艦的對外出售,自1897年以來,可算是世界第一了。郵輪和貨輪不算啊!汽車摩托車製造出口自不必說了吧!他們仗著擁有專利權,交流電輸變變電設備製造更是佔據絕對壟斷地位,世界各國70%以上的交流電輸變變電設備,都的從中國進口。總之,中國人的工業製品暢銷世界,不愁沒有資金來源啊!」

    「是啊!在戰略資源白糖製品上,中國人也佔了一半,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產地,夏威夷和古巴的白糖出口也被中國人霸住了;世界上茶葉、豬鬃、桐油、橡膠、絲綢和生絲等等物資,出口銷售情況,依然佔據世界商品銷售的重要份額。帝國也無法複製這種優勢啊!這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啊!」頗別多諾斯柴夫也分析道,表示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存在,俄國多數國土都處於苦寒之地。除了礦產資源,很多日常消耗物資都無法自給,學不來中國的工商業模式。

    作為一個皇帝,尼古拉二世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和任何成年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準則,這無關道德好壞,漸漸地尼古拉二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說道:「你是說,中國人根本就沒有依靠財政收入,來支持這次戰爭的打算。錢財有其他出處。」

    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點點頭說道:「陛下,確實如此,中國人歷次發動戰爭,就沒有怎麼考慮過財政支出的問題,大都是由國內大財閥出資金資助戰爭的進行。這是有其歷史傳統的,前清政府歷來不就是這麼做的嘛!」

    頗別多諾斯柴夫此時說道:「這沒有什麼啊!這不。中國方面傳來消息說,現在中國政府不是在準備發行戰爭債券嘛,具報中國商人百姓認購很積極。陛下,這不正說明中國政府也缺少資金嗎?想來我們的對手也缺錢了。大家認為呢?」

    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作為內務大臣,在派系內鬥這麼厲害的沙皇統治階層,坐上這麼重要的位置,也是有自己的才能的,知道此時是關鍵時刻,自然把握得住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這時也說道:「頗別多諾斯柴夫,那只是預售而已,並不表示中國政府現在就缺少資金,那是戰爭債券,註明了的,戰爭爆發了才會發行的。中國人是在和帝國別勁兒,現在都在拼經濟實力,看誰的經濟先崩潰,看誰先繃不住。陛下,中**隊也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現在把帝國的注意力,吸引到亞細亞一線,不就是意圖分散我們兵力嘛。」

    頗別多諾斯柴夫看了看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普列維,才再次說道:「維亞切斯拉夫分析說,中國人要把帝國的注意力吸引到西亞和亞細亞去,是意圖分散我們兵力只說是不存在的,這是中國人在明確的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啊!他們就是要進攻這裡。遠東、西伯利亞和中亞的戰略防禦地位,在帝國的版圖中雖然重要,但還不是最重要的。他就是要告訴我們,黑海沿岸港口城市,才是帝國的中心所在,這裡一旦受到攻擊,帝國對外商貿交易,馬上就會丟掉一大半,帝國經濟就會陷入困局,財政收入更加困難,到時候中國人不用在攻擊我們,帝國自己就崩潰了。那個時候,誰能夠解決龐大的軍費開支呢?維亞切斯拉夫,是你嗎?中國人就是要我們做出選擇,東線,還是西線,帝國的進攻和防禦重心會放在那裡!現實就是就像陛下思慮的一樣,戰爭經費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了,只是單單依靠財政支出,顯然是無法維持的。發行債券也好,向王公大臣募集資金也罷,帝國的利益,關乎大家的最終利益,沒有充裕的後備資金,這場戰爭帝國已經輸了一半!」

    謝爾蓋.溫特見到頗別多諾斯柴夫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了一個大概,立馬補充道:「不錯,縱觀新中國政府的戰爭進程,他們從來就沒有過資金的擔憂,這是有其代表性的。其國內大財閥資助戰爭,在戰後戰敗國的賠款條款之中,獲得了遠超過其投入的財富和權利,一下子全賺取回來了。荷蘭人栽進去了,其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殖民地丟了不說,只是這些地盤上的石油開採資源,就佔了世界石油開採量的五分之一,什麼都投入都已經回本了吧!荷蘭人賠了個低掉,還賠了10億荷蘭盾(這個時候的荷蘭盾還是很值錢的,金本位時期,和人民幣等值了)一下子全有了。緊跟著西班牙人失去菲律賓群島,再得10億比塞塔賠款,再算上在碧瑤等地區每年幾十噸的黃金出產,中國人賺大了。至於日本猴子國,怕是賠個一百年,都付不清賠款,資助中國國防軍打仗,讓這些大財閥想不發財都不成。皇帝陛下,如果我們也尋求帝國貴族財閥們的資金資助,不難解決帝國財政收支資金的缺口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