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二章 戰前最後的種田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當斯大林在黑海艦隊軍官中揮灑著自己的仇恨的時候,在黑海的西岸,德國海軍部正在拿著維勒安部長給的專項經費規劃著多瑙河船舶工業帶——和蘇聯人就羅馬尼亞方向上的問題達成協議之後,德國人就馬不停蹄地和匈牙利一起接收了西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整個多瑙河中下游流域都掌握在了軸心國手中。

    錢是維勒安從之前使用「出售」給弗朗哥軍的m級輕巡艦截擊蘇軍黑海艦隊運金潛艇時的收穫中撥出來的,沒有動用之前「z計劃」的資源。

    在西班牙內戰中,因為u艇高強度的運輸封鎖,蘇聯人賣給西班牙政府軍的軍火有足足三四百噸黃金的尾款沒有及時收回。潛艇被德國人擊沉後,雖然打撈困難,不過好歹德國人當時對蘇軍潛艇的撤退路線情報掌握的比較清楚,而且那艘m級輕巡還裝備了德軍第一批實驗型的聲納,綜合各方因素之後,蘇軍的運金潛艇最終被確認沉沒在了馬略卡島以東的淺水大陸架區域,德國蛙人和潛艇費了一番收繳總算是弄上來了其中兩百噸左右,這筆硬通貨多少解決了目前德國外匯硬通不足,迫切需要開戰的燃眉之急,也讓希特勒在巴爾幹地區小國進行戰前緊急部署有了資金來源。

    為了這件事情,帝**備部長施佩爾親自前往布達佩斯坐鎮,統籌各方資源。

    「從布達佩斯到貝爾格萊德之間,需要修建兩座中型的水庫和電站,並配以船閘,抬高布達佩斯以下通航吃水能力。電站和船閘的花費應該不大,不過多瑙河中游有相當一部分河段河岸高度不足,如果水位抬升的話,哪怕只有2、3米左右,也會淹沒大片的灘涂平原尤其是原來匈-南邊境的傑泊爾湖,可能會因為水位的上升面積擴大到原來的數倍,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的話,只怕會淹沒匈牙利人將近十萬英畝的農田和村鎮——」

    「那就疏浚主航道深度,把挖掘出來的泥土用於加高堤岸。算過了麼,如果花錢修築堤壩的話,需要多少支出。」

    「如果採用莫比亞斯集團提供的疏浚設備和施工方法的話,花費可以控制在8000萬美元左右,算上兩座電站和船閘,總花費在1.5億美元左右。貝爾格萊德以下的區域工程比較省事兒,只要在鐵門峽修築一座大型水電站即可,如果放棄鐵門峽以上200平方公里的庫容區,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座擁有超過40米水頭落差的電站,足以供應西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全部新增工業用電,也能確保巡洋艦依靠船閘通過這段本來很危險的航道。

    根據我們的總預算,整個多瑙河水利整治需要花費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如果算上匈牙利沿河船舶工業擴建和下游造船廠、配套工廠的新建,整個需求大約在5億美元左右。」

    施佩爾看著屬下報上來的細則,大體上所花費的錢和維勒安部長這次贊助的也差不多,可能還有一兩成的小缺口,但是問題不大,畢竟整個工程的工期要在兩年內分批完工,到時候肯定還是能擠出一點錢來的。

    「這個預算可以接受,不過帝國目前的海軍造船廠和配套的設備加工企業訂單都已經排滿了。這些東西你們都直接安排進口採購吧,如果可以問英國人買到的話那是最好,如果英國人因為之前的緊張準備掐斷我們的供應的話,那就去米國採購,總之不要延誤工期就是。這次的任務非常緊張,要按照戰時標準去要求。

    另外,莫比亞斯集團的疏浚工程部門職能配合你們半年的時間,你們必須在1940年2季度之前把疏浚部分的工作量全部完成,再往後的時間,莫比亞斯的施工力量會被調到石勒蘇益格去解決加深基爾運河的項目中去,那件事情是元首親自交代的,如果拖延了的話,到時候我們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可就無法從基爾運河通航了。」

    …………

    巴爾幹半島上的衝突吸引了著全歐洲注意力,雖然英法還沒有正式向德國宣戰,可是外交和資源爭奪的鬥爭也讓歐陸諸強無暇顧及其餘。在德國人夥同匈牙利忙著掃清巴爾幹地區的殘餘敵對武裝、鞏固多瑙河地區控制的時候,在大西洋的對岸,也有一個國家開始準備利用這個機會渾水摸魚一把。

    自從1934年起,羅斯福總統廢止了禁酒令之後,雖然一度對財正收入有了較好的正面作用——1935年酒精飲料相關稅收就恢復到了2億美元,1936年則是4億,基本上達到了當初禁酒之前的水平。可是很快,聯邦調查局的人就開始發現米國市場上的非正常藥品開支開始暴增。

    一開始,聯邦調查局還把此類現象當作是一種正常反應——畢竟數以十萬計的涉及黑s檔和其他地下走私渠道的從業人員在失去了販賣私酒這個維生的行當之後,自然是要再去找一點副業的。可是漸漸的,胡佛局長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1935年一年間可估算的古柯及其副產品從米國刮走的資金就超過了1億美金,隨後很快這個數據就超過了同期的酒精飲料稅收。到1937年的時候,胡佛經過順籐摸瓜的偵查,大致上已經把這個供應鏈渠道挖了出來。

    很顯然,在米國市面上流通的非法藥物絕大多數來自於哥倫比亞,最初的原產供應被控制在一個名叫康布羅斯的哥倫比亞大d梟手中。他擁有十幾萬英畝的古柯種植園和秘密地提煉工廠,甚至還打起了「哥倫比亞gm武裝力量」的旗號,連哥政府軍也無法控制。

    而運輸的渠道有通過美墨邊境的陸路運輸,也有通過古巴和多米尼加走海路偷渡到佛羅里達或者新奧爾良。一開始,胡佛局長因為聯邦調查局經費不足,且沒有執行海外任務的預算和授權——這個時候,羅斯福的錢還全部需要用於擴大內需,政府投資上面呢,根本沒有閒錢給軍方和情報部門搞事兒——胡佛嘗試過打擊邊境走s和終端銷售渠道,可是收效甚微。

    截止1939年為止,根據聯邦調查局的估算,哥倫比亞非法藥物渠道在數年間起碼已經從米國弄走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並且讓超過200萬米國人陷入了孱弱萎靡之中。

    1939年初,隨著遠東國和日本之間爆發的戰爭吸引了世界的眼球,羅斯福總統也決定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他多次通過國務卿赫爾向哥倫比亞政府提出照會,要求在哥倫比亞駐軍,協助哥政府剿滅其境內「危害美洲國際安全」的非法武裝。但是此一要求遭到了哥倫比亞的拒絕,與之相對應的是,哥倫比亞只對於美援軍火由他們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

    這一態度激怒了羅斯福,他決定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現在,隨著歐洲杯巴爾幹地區的戰爭牽制了,羅斯福認為他所等待的出兵良機到來了。

    畢竟也倫比亞也是一個有著115萬平方公里土地、1700萬人口的國家,而且多年的販賣d品交易讓哥國民風彪悍,要消滅它重新建立一個國家不是那麼便捷的。美國人也不可能像當初對付多米尼加和海地那些人口百萬的小國一樣指望在國際社會反應過來之前就秒殺對方。

    1939年7月,歐洲戰火點燃後,羅斯福政府向哥倫比亞發出了最後通牒,隨後就以「幫助哥政府剷除其境內危害美洲各國安全的非法勢力」的名義出兵,6個師的美軍被調到了哥倫比亞的西部鄰國巴拿馬,隨後從陸路向哥倫比亞進攻。

    美軍進攻哥倫比亞是另有深意的。首先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解決目前為害米國的古柯產品來源地,徹底剷除這個禍害米國的毒瘤;

    其次,隨著戰爭氣息的臨近,在胡佛總統時期就和米國交惡的委內瑞拉和墨西哥兩國顯然已經是鐵了心跟著德國人走了——在上一場戰爭中,齊默爾曼電報沒有完成的事情,到現在卻很有被扇動起來的危險。一旦在未來米國不得不與歐洲某國交戰的話,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將很容易對米國控制下的巴拿馬構成威脅,以巴拿馬的狹窄縱深,是不足以完成米國對中美洲的控制戰略的,所以在這個關頭重建一個絕對被米國控制的哥倫比亞就顯得非常有價值了。

    況且,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巴拿馬四國系出同源,各方在民間的關係上本來就比較友好緊密,如果不拿下哥倫比亞的話,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形成一個對米國不利的見風使舵者。

    當然,也有一些看官會認為,既然米國已經感受到了歐洲戰爭陰雲的臨近、列強無暇西顧,那麼何不趁此機會把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徹底剿滅掉呢?這倒不是羅斯福不想這麼幹,實在是因為涉及到一個大義名分的問題了,墨西哥和委內瑞拉在對美交往中畢竟沒有做出違反國際法則的過錯,武力解決畢竟出師無名會讓米國的國際形象大大受損,而哥倫比亞在走s管理和非法藥物貿易上的不作為卻可以為米國提供一個借口。

    更重要的一點是:墨西哥和委內瑞拉這幾年來對米國的石油出口有所回升,在1937年就已經佔到了米國總石油用量的四成,而隨著美孚石油的滅亡,米國歷史上該在南美四國和中東沙特的石油佈局在這個時空中並沒有出現,米國所尋求的墨西哥的替代國也就不存在了。這就進一步導致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石油對米國的重要性。

    也許米國可以趁著歐洲戰火興起的機會幹掉這兩個國家,但是因為戰亂的破環,起碼會有一兩年的時間讓這兩國的石油生產設施無法給米國的經濟輸出原油,這對於一貫喜歡發戰爭財的米國資本家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綜合考慮了以上因素後,羅斯福的最終決策就是:既然解決哥倫比亞這個師出有名的國家就可以震懾委墨、保護巴拿馬運河,同時又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切斷其陸路交通,那麼又何樂而不為呢?

    1939年8月,當南斯拉夫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被割裂成數個國家的時候,米國陸軍終於越過巴拿馬-哥倫比亞邊境打著「維持哥倫比亞秩序」的旗號開始了一場入侵。理論上哥倫比亞政府軍還是有6個師的常備軍和12個師的預備役的,但是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坦克,只有200門左右的火炮和幾十架老式飛機,自然在美軍的入侵下被勢如破竹地解決了。

    8月26日,經過了三周的猛烈火力準備和穩固進攻,美軍突破了阿特拉托河-馬拉瓦灣的狹長地峽地段,使進攻正面的寬度從巴拿馬-哥倫比亞邊境處的100多公里擴展到了300公里,使美軍擁有高機動性和火力部署的優勢得到了更多的發揚空間。

    在阿特拉托河防線上,哥倫比亞守軍被殲滅了一半的正規軍和2個師的預備役部隊,其餘部隊也多少有所受損,實際上戰鬥進行到這一步已經失去了懸念,此後兩周內,美軍進展迅速,連續攻克麥德林、馬尼薩萊斯、佩雷拉數省首府,9月30日攻陷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

    在美軍攻勢不可抑止的情況下,委內瑞拉總統胡安.戈麥斯打著「鑒於哥倫比亞政府已經失去對其領內失去控制,哥倫比亞境內的反zf武裝『哥倫比亞gm武裝力量』也多次出現企圖滲透到委內瑞拉境內實施非法活動;因此,為了保證哥倫比亞地區西班牙裔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配合米國維護中美洲地區長久和平穩定,委內瑞拉政府決定派兵進入『西委內瑞拉』地區協助美軍維持當地秩序。」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類似於另一個時空蘇德瓜分波蘭一樣的醜劇,委內瑞拉和米國之間的關係也和另一個時空的蘇德多有相似——米國人是遲早要幹掉胡安.戈麥斯的,可是目前陸軍還沒有動員起來的米國顯然是不可能走的太快的。加上胡安.戈麥斯對美式政治的充分瞭解,在軍事行動的同時擺出一副「加大對美平價石油出口、增加對美工業產品訂貨」的睦鄰友好姿態,尚且無法在美國實現獨裁的羅斯福也就找不到翻臉的借口,只好拿錢閃人接受被委內瑞拉從哥倫比亞割走一塊土地的事實。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種暫時的分贓和平是持續不了幾年的,歷史上蘇德雙方只和平了兩年就撕毀了條約,現在縱然兩國實力懸殊委內瑞拉委曲求全,這種情況也就只能忍上三四年而已。

    最終經過多方的博弈,哥倫比亞原政府在1939年10月30日被正式宣告終結,包括首都聖菲波哥大在內的西北六省和米國人一直詬病的南部雨林地帶、古柯種植園區總計8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米國人控制,這塊區域被併入米國控制的巴拿馬國,重新建成了一個「大哥倫比亞gh國」——巴拿馬本來就是三十多年前米國人為了挖運河從哥倫比亞割出來的,現在在一場「歡迎落後的哥倫比亞地區在昭昭天命地感化之下主動投奔敏豬世界」的鬧劇下,兩國又重歸合併,成立了一個擁有90萬平方公里土地、1400萬人口的新國家。

    與之相對應的,由於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系出同源,委內瑞拉軍隊的進展受到的民間抵抗比美軍小得多——畢竟當地人都對於一樣說西班牙語的人更為容易接受。所以委內瑞拉在開始進攻後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可觀

    在原哥倫比亞的東部邊境,委內瑞拉軍隊在哥政府軍被摧毀後沿著加勒比海岸突進、佔據了原國境到馬格達萊納河之間的三個省,獲得了卡塔赫納、巴蘭基亞和聖瑪爾塔三座重要港口,向南一直延伸到布卡拉曼加,保障了馬拉開波工業區的戰略縱深和出海行道的通暢——如果不這麼幹的話,被米國控制後的哥倫比亞只要在布卡拉曼加部署軍隊的話,一旦開戰只要經過幾十公里就可以打到委內瑞拉最主要的、也是最早的德國援建工業區馬拉開波地區,而不獲取北部瓜希拉半島沿海港口的話,馬拉開波湖的出海行道也很容易被截斷。

    在南線,委內瑞拉軍隊一直沿著奧裡諾科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諸如瓜維亞雷河等河流突進——畢竟在熱帶原始雨林地區想要開闢出一條道路實在是很難,委內瑞拉軍隊派出了他們幾乎所有的帶有土著血統的士兵,在這一地區上獲取了更大的土地,不過目前來說,這些地方的戰略意義並不大,還不如北部沿海一座港口來得重要。

    最終,1940年初,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重新丈量國土面積時,其國土由91.3萬平方公里上升到了122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增長到了2200萬——從被消滅的哥倫比亞地區得到了約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00萬的人口,以及200公里的戰略縱深。這一態勢將保持一種微妙的穩定,知道德國和米國的戰爭爆發的那一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