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大道小說網 第十六章 威悉河演習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1940年8月16日,正在希特勒未雨綢繆準備著解決挪威問題的時候,瞌睡偏逢賽枕頭——挪威國社檔檔魁、國會議員、挪威前國防部長維德孔·吉斯林在這個敏感時間點頻繁出訪柏林,向希特勒報告說英國即將在挪威政府的默契下佔領挪威。

    吉斯林並請求希特勒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以支持其發動一場政變,推翻挪威政府,事成之後,便邀請德國保護挪威,從而阻止英國的入侵。希特勒表面上表示他寧願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維亞其它地區也是如此,因為他「不願擴大戰場」。但「如果敵人準備擴大戰爭,他就要採取自衛行動,以對付這一威脅」。隨後,他答應通過維勒安的莫比亞斯集團給吉斯林一大筆資金用於活動,並保證研究給予軍事援助的問題。

    吉斯林此人生於1887年,早年的時候就從軍入伍——當時挪威和瑞典還是一個國家,吉斯林是典型地傾向於瑞典模式的角色。後來在幾十年的軍政歷程中慢慢爬了上來,成為過軍方的領袖。

    在另一個時空的後世,有許多人把吉斯林說成是是賣鍋賊,在英語中——注意,只有英語——這個詞彙成了賣鍋賊的代名詞,但是如果公允地看,他只是賣了外貿買辦介級和猶大金融資本介級吧。

    如果回顧到1906年的時候,當初挪威和瑞典初次分裂是基於什麼原因?沿海外貿經濟界的人士親英,以資源賤賣和進出口買辦型經濟為主;內陸實業救國介級親德,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這一經濟利益上的分歧,和親英親德之間的差異,導致了瑞挪分治。

    這一點在此後一百年的歷史中都是可以看出其端倪的:挪威在一戰中表面中立,但是實則允許英國海軍使用其領海封鎖德國,所以小鬍子對挪威的買辦經濟界人士的怨氣其實已經是古已有之。而二戰結束後,挪威在北約成立的第一時間就加入了北約,但是直到21世紀都不加入歐盟,這就是它一貫走買辦經濟路線的代表,賺的是北歐大陸國家缺乏公海出口、波羅的海北部每年冬季長期封凍帶來的外貿轉口區位優勢。如果不是有依仗領海的北海油田和人口稀少當了一把「煤老闆」的話,今時今日的挪威恐怕已經無法和擁有博福斯的瑞典和擁有諾基亞的芬蘭相提並論了。

    與挪威相反的是,瑞典百年來一直嚴守軍事上的中立(當然,外貿出口方面仍然是親德的,但是不可否認任何一個國家在戰時經濟貿易上都是有傾向的。而且當時的瑞典國王是極端餓哈德仇蘇派,只是沒有實權。)在經濟和zz上,瑞典對於加入歐盟非常積極,但是對於加入北約棄如敝屣。

    這是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傾向性之爭,這是民族工業國家和買辦外貿國家的傾向性之爭。

    好,現在讓我們回到吉斯林身上:此人是什麼身份?最直接的身份,他是一個挪威軍官,最終爬到過國防部長的位子上;其次,他早年是一個代表挪威農業介級利益的議員,後來隨著挪威農業的衰微,他轉投了其他實業界成為他們的代表,在挪威獲得了10%的可憐支持率——這個支持率,基本上可以代表瑞挪分治之後挪威實業經濟界人口的數量比例了。

    可是,整個國家都秉持了親英買辦經濟的策略,本國實業經濟遭到了關稅潰壩的毀滅性打擊,吉斯林要保護自己代表的利益,可是,他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麼?

    如果當初瑞挪分治沒有成功的話,說不定1940年的時候,就是180萬外貿買辦經濟界利益者和720萬民族實業經濟界利益者之間的矛盾了吧,可是挪威這個國家的當權者在攫取這個國家的時候,就是靠的局部以多打少的分割手法,把國家分割成一個200萬人口的和一個700萬人口的,然後在沿海的200萬人口中集中打壓那20萬當初不幸生在瑞典沿海區域的實業者。

    在吉斯林出生的時候,他是一個瑞典人,直到他活到20歲,個人三觀形成踏上社會,這個國家才分裂的。在他出生的時候,民族工業是受到保護的,工農業產業資本家的利益都是受到保護的,可是當他被分到挪威的時候,當民族工業被買辦介級出賣的時候,他有能力選擇麼?他有機會自保麼?挪威會給他一個機會再導演一次瑞挪分治式的分裂,把這代表了20萬農民和工人和實業資本家利益的人從這個國家分割出去麼?如果不允許的話,這不是雙重標準又是什麼?

    所以在我看來,吉斯林只是一個利益集團鬥爭的抗爭者,要說賣鍋,是的,他確實賣了被挪威第一代獨立者定義出來的這個挪威,但是,他並不是生來就是挪威人,他也並不是生來就是要被買辦資產介級和猶大金融介級代表其利益的人。

    這只是一個弱國自強的道路選擇問題:如果你是小國,而且你有更多可以陷害的鄰居,那麼投靠英國當城官是不錯的,可以快速提升自己,但是你這輩子也就僅限於城官了。

    如果你自己也人口多,包袱重(比你可以欺負的鄰國多)靠吸鄰國血不足以養活自己,必須實業自強,那就走德國線,但是這樣也有危險,有可能被工業和科技制高點的國家打壓幹掉,因為你不如選擇做城官的國家的聽話。

    …………

    「希特勒元首、羅森堡博士、維勒安部長,能夠得到你們的接見實在是太榮幸了。我一直覺得羅森堡博士您提出的『北歐帝國』的想法非常之好。我們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就應該聯合起來,以自力更生的精神發展自己的實業,養活自己的人民,可是總有一些官僚投機客和猶大銀行家想要藉著我們人口稀少、資源豐富誘惑我們走上吃祖宗飯,斷子孫糧的險惡之路。我這些年來一直奔走呼號想要挽救國家實業,可是無奈人微言輕,而且瑞典和挪威分裂後,挪威剩餘的實業界力量實在是太衰弱了。否則,我又何以至此。」

    今天的吉斯林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希特勒了,不過他的雙眼仍然如之前每一次一樣,泛出狂熱的崇拜色彩。

    「吉斯林部長真是太客氣了,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為了國家大義做出的決斷,就算一時之間那些想要賺快錢的人不理解,但是在我們德挪合作的大勢支持下,將來北歐一定可以成為發達工業國家的,到時候,那些當買辦賺小錢的人就會不得人心了。」希特勒非常得體地回復了吉斯林的恭維,給對方一個台階下,「說說看吧,情況有什麼變化麼。看你今天這麼振奮,應該是有好消息了吧」

    「誠如元首所料——昨天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秘密照會我國總理,要求我國配合允許英國人在北海地區的挪威沿海航道佈雷,以封鎖該區域的海上貿易航道。我國總理沒有很快答覆,不過那絕不是為了什麼嚴守中立——這些人都是買辦代表人,他們早就投靠了英國人,他們只是在擔心和評估海上貿易航道的封鎖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才猶豫的。

    而且這次英國人做的更狠——他們不僅僅是封鎖挪威近海峽灣地區南下的航線,還想把從英國中部一直沿線到挪威近海的整條北海都封鎖上。」吉斯林拿出一份資料給希特勒過目,「如果不是因為軍方行動的人必須通過國防部,而我之前擔任國防部長那些年間在國防部中還有幾個得力的手下忠於國家的話,我到現在都還蒙在鼓裡。」

    吉斯林的國防部長任期是到1935年為止的,距離此時此刻已經過去5年了,不過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國防部的官員中始終還是有幾成是心懷故舊願意跟著吉斯林混的。尤其是軍人大多出身工農和實業者,銀行投機客和買辦在軍方的控制力還是很淺薄的,因為商人子弟大多不會去當兵——所以他們就算當權了,也最多還掉一兩個威脅自身對外策略的軍方高官,但是不可能把基層官兵統統換掉的。

    按照吉斯林的話說,如果支持得力,他起碼可以確保六成以上的軍方基層人員心向德國的「幫助」。除了國王衛隊是鐵了心跟王室混的以外,其他人都有可能出現帶路檔。

    「您確定您沒有危言聳聽?英國人居然那麼瘋狂想要封鎖北海?」無論是希特勒,還是維勒安,聽到這個消息都大吃一驚,這實在是太瘋狂了,那得消耗多少水雷佔用多少佈雷艦,就算把皇家海軍的全部力量都用上,也不是一年半載可以完成的吧。

    「當然,從消耗上來說確實比較大,英國人目前的計劃應該只是低密度的佈置幾千枚水雷,確保建立一片危險帶,但是水雷密度肯定是不足以封鎖整片海域的,但是問題是——被封鎖的一方的排雷成本更大,也不可能敢用船去試探趟雷開闢航道的。」吉斯林趕緊補充說明了一下詳細情況,解答了希特勒和維勒安的疑惑,「而且,英國人這次之所以干的比二十年前的大戰更加徹底,主要是因為貴國海軍在哥本哈根海戰中重創了英國海軍的原因啊——他們害怕以英國海軍目前受損後的實力,不足以完成對貴國艦隊的封鎖。」

    說到這裡,維勒安和希特勒就都恍然大悟了,尤其是維勒安——原來這是他自己引發的蝴蝶效應啊。

    在另一個時空,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是德國海軍的七八倍不止,德國人的z計劃根本沒有資源去執行,所以英國人當然不用費這個事謀劃布這麼大的水雷陣。可是現在不同了,因為維勒安的大力資助和技術支持,前些年拼了命地抽美蘇的血執行z計劃。在開戰之前,德國海軍的實力不算還沒造好的軍艦就已經達到了皇家海軍的40%,而開戰後不到半個月,皇家海軍cv/bb/bc在內8條主力戰艦在決戰中戰沉、2艘主力艦被德國潛艇擊沉、大批海外領土需要海軍維護。這一期,導致形勢發生了逆轉,雖然英國海軍不至於立刻弱於德國海軍,但是想要維持絕對規模優勢封鎖對方,已經是不可能了。

    所以,丘吉爾為了度過這半年難熬的海軍恢復期,不得不走上一戰時的老路——通過水雷封鎖挪威航線,甚至封鎖得更遠,來暫時堵住德國海軍。雖然英國人知道這很可能會把戰爭引向北方,但是他們別無選擇了。

    「真是天助我也,本來還想著怎麼找個借口,那麼,這次就讓丘吉爾有來無回吧。」希特勒興奮地高叫起來。

    「威廉,你派你的人和吉斯林部長好好合作,爭取盡可能多地爭取支持我們的力量,我們會讓英國人付出代價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