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英雄豪傑

正文 109:家國天下叔豪捨生取義,忠孝仁義廷敬揮淚承旨 文 / rich

    叔豪抱著少羲和眠玉在院子裡散步,正好碰上楚劍熙和花想容。想容將少羲抱在懷裡笑道:「叔豪,你這兒子長得真是像你啊。好可愛。」

    看想容如此喜愛少羲,叔豪笑道:「表姐這麼喜歡孩子,不如盡早與劍熙成親生一個吧。」

    想容紅著臉看了看一旁的劍熙,顯得有些羞澀。楚劍熙歎道:「這次回來本想向孫伯父提親的,但伯英的事還是再等等吧。」說著他伸手握著想容的手問道:「反正我倆也不是很著急,是嗎?」

    想容看著他,面露微笑的點了點頭。她頗為擔憂的說道:「經歷了這件事,我真的很擔心你們的安危」

    想容此話一出,眠玉也點頭表露出了同樣的擔憂。她挽著叔豪的臂彎說道:「是啊,我也很擔心你們。叔豪」她看著叔豪,想說要與他回揚州,但還是沒有開口說出來。她知道叔豪就算離開了這裡他的心也不會離開,更何況現在伯英死了,他更加不會離開。

    叔豪淡淡的笑了笑,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出身武將之家,生死早已置之度外,這是我們自小就有的準備。」說著他轉頭看著眠玉,說道:「只是現在成了家,心中有了牽掛。但精忠報國是孫家的祖訓,不但是我們兄弟就連少羲、少峰將來也要承襲。」叔豪看著想容說道:「劍熙也是武將出身,將來你們的孩兒也會如此。」

    楚劍熙點頭道:「叔豪說的沒錯,若是我們這些人面對死亡都退縮的話,那又何來的保家衛國?沒有國又何來家?試看楊家世代,傳至廣兄已是第四代,他們還是秉承著楊老令公的家訓。我們楚家雖然因為一些事情有了污點,但忠孝之心從未變過。」

    兩個男人的豪言壯語讓身邊的兩個女人不禁憂心忡忡。眠玉和想容其實都明白他們所說的道理,但他們畢竟是自己心愛的人,小女子的私心讓她們寧願自己的丈夫不要那麼英勇。眠玉看著牙牙學語的少羲,這孩子將來也會和他的父親一樣嗎?

    這時候,卓瑄抱著少峰走了過來,身邊的金扣懷中抱著少怡。叔豪等人見到大嫂來了,忙站起身來讓出了石凳,「大嫂,你坐。」

    卓瑄坐了下來,看著大家問道:「你們在聊什麼?也說來與我聽聽。」

    「呃」叔豪不想把剛才的話告訴卓瑄,這些日子她的心情似乎好轉了一些,他不想讓一些言語刺激到她。於是說道:「沒什麼,只是閒聊天而已。」說著便伸手抱起少峰,笑道:「峰兒,寂不寂寞啊?讓你堂兄陪你玩好嗎?」

    想容握著卓瑄的手,關切地問道:「大嫂,你是要多出來走走。和我們說說話。」

    卓瑄笑了笑說道:「我知道你們都很擔心我。放心,我沒事。」她看了看兩個孩子說道:「我現在什麼都不想,只希望能將兩個孩子帶大。我想伯英也希望我盡早走出悲傷,為了我們的孩子振作起來。」

    「你能這麼想就好了。」眠玉說道:「我們會把少怡、少峰當做親生孩兒般疼愛的。」

    「是啊,是啊。現在還有少羲,他們兩個一定不會寂寞。」叔豪笑道:「將來劍熙與表姐再開枝散葉。哇!那可就熱鬧嘍!」

    想容紅著臉罵道:「孫叔豪,你說什麼呢?」

    「咦?怎麼?難道你不願意給劍熙生孩子嗎?」叔豪又開始和想容鬥起嘴來。許久沒有感覺到的生氣又重新回來了。

    卓瑄笑道:「是啊,想容。哦,不對。我將來要叫你大嫂才是呢。我們楚家只剩下大哥一條根兒了,少峰雖是男孩兒但畢竟是外孫。我想我大哥也希望你能為楚家多誕育幾個孩子呢。」說著便看著楚劍熙,問道:「是嗎?大哥。」

    「啊,連你也打趣我。」想容羞紅了臉,都不好意思看身邊的劍熙。

    劍熙撓了撓頭,憨憨的笑著不說話。但是心裡卻在想果真有卓瑄說的那天,他覺得自己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了。

    這個時候,孫季傑走了過來。「咦?你們都在啊?」他看著叔豪說道:「三哥,宮裡來人。要你馬上進宮去呢。」

    「要我進宮?什麼事啊?」叔豪覺得有些奇怪。

    劍熙說道:「伯英的職位至今空懸,可能是叫你去接替他。」

    孫季傑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好像挺著急的。」

    「那好,我這就去。」叔豪站起身來將懷中的少峰交還給卓瑄。剛走了沒幾步,就聽見少羲哭鬧得厲害,還一個勁兒的叫「爹爹」。叔豪折回來抱著兒子說道:「羲兒乖,爹爹去去就回來。回來後給你買糖葫蘆吃,好不好?」說著便在兒子的臉蛋上親了一口,然後將少羲交給眠玉,道:「我去去就回。」然後便跟著季傑去了。誰都不曾想到,叔豪這一去

    英宗只召見了叔豪一個人,季傑想同往也被宮門口的侍衛攔住了。進得御書房只見到英宗一臉病容的靠在龍椅上,四下沒有一個大臣,只有一個隨身內侍侍立在皇帝身邊。叔豪感覺有些奇怪,在他看來這個場合至少太子應該在皇帝身邊。他上前下跪道:「微臣孫叔豪,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愛卿,請起。」英宗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賜座。」

    「謝陛下。」叔豪坐了下來。「不知陛下急召臣進宮有何要事?」

    英宗看到叔豪,心裡實在覺得對不起孫家的人。他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說今天他想說的事情,「孫愛卿,真定府一戰你驍勇果敢,手刃遼國太子,已經成為百姓口中的英雄了。」

    「陛下,這些都是微臣分內之事。」叔豪回答道。

    英宗

    宗將那封遼國國書交給一旁的內侍讓他交給叔豪,然後說道:「這是遼國送來的國書,孫愛卿你看一看吧。」

    叔豪恭敬的接過國書當叔豪看完國書後,已經有些明白皇帝召見他的原因了。他怔怔地看著皇帝,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叔豪,朕希望你能體諒朕的無奈。」英宗也頗為傷感的說道:「朕的身子一如不如日,國家現在已經進入新舊君王交替的時刻,在這個時候不能發動戰爭啊。」英宗咳嗽了幾聲繼續說道:「太子與你們孫家感情深厚,你也不希望他將來繼承的是一個多事之國吧?」

    叔豪心情沉重,他低下頭來沒有說話。他已經知道了皇帝的決定,也清楚自己這次是難逃一劫。只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捨身為國,換來的卻是如此結局?不過叔豪也理解皇帝這麼做的原因,的確按照現在宋遼兩國的實力來說,保持暫時的和平才是大宋的明智之舉。但一轉念想到自己的妻兒,叔豪心有不甘。

    皇帝見叔豪沉默不語,便知道他心裡正做著掙扎。皇帝愧疚的說道:「叔豪,你大哥英年早逝,如今又要你去換取宋遼之間的和平,朕的確是愧對於你們孫家。不過你可以放心,朕一定不會虧待孫家,以及孫家的子孫。」皇帝幽幽的歎了口氣說道:「太子知道這件事之後情緒激動,反對朕的這個決定。朕已經將他軟禁於宮中。」

    「太子被軟禁了?」叔豪抬頭看著皇帝。難怪這些日子都不見太子來孫家,叔豪能想像得到太子的極力反對,如果可以太子是寧願用自己的命來換他的命。兄弟之間的情誼盡在不言中,太子既然如此為自己,那自己也應該為太子做一點事情。試想當初自己的離家出走,已經讓叔豪覺得內疚不已,如果這次再次不顧大局而逃走,那就枉稱孫家的子孫,也白費了父親自幼的諄諄教導。

    皇帝搖了搖頭道:「朕做這個決定為的是國家的安寧和太子的將來。朕也知道太子會因此怨恨朕,但朕寧願背負誅殺功臣的罵名,也要留給太子一個相對安寧的國家。叔豪,你應該能夠理解朕的一片苦心吧?」

    叔豪看著皇帝,這時候在他的眼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已經不是九五至尊的天子,也僅僅是一個位子女費心費力的父親。若是能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宋遼兩國短暫的和解,留出更多時間給二哥治理千瘡百孔的國家,也算是他這個做臣子做兄弟的對將來新君的貢獻了。叔豪突然感覺到自己身上背負的民族大義,於是他站了起來,對著皇帝叩拜道:「陛下,孫叔豪一介武夫,實在不是什麼肱骨之臣,但微臣幼承庭訓時刻不忘『忠孝仁義』四字,若是能用微臣的性命換取宋遼和平,微臣在所不辭!」說著便拜倒下去。

    英宗聽了叔豪的話,也不禁為之欽佩。他忙命人扶起叔豪,眼眶濕潤的說道:「孫將軍的忠孝仁義朕知道、滿朝武知道、天下百姓都會知道!將軍放心,朕一定會善待你的家人。」

    叔豪再次拜倒說道:「微臣叩謝陛下隆恩眷顧。」這話說來頗為心酸淒涼,一門忠烈的結局竟然是這個樣子。

    皇帝點了點頭,喚道:「來人,將孫將軍帶去天牢等候發落。」侍衛立刻就圍了過來,叔豪見了心裡明白,皇帝要他的命是要定了的,就算他今天不答應,四周的御林軍也會一擁而上將自己制服,叔豪抬起頭來苦澀的對著皇帝一笑,這笑容中帶著多少的無奈和淒涼。皇帝囑咐道:「你們萬不可怠慢孫將軍,知道了嗎?」

    「遵旨!」御林軍押著孫叔豪下去了。

    皇帝看著他們走後,也落下了幾行熱淚。一旁的內侍太監勸道:「陛下,保重龍體啊。」

    英宗歎了口氣說道:「如此忠臣卻不得善終,是朕的無能啊!朕愧對孫家,愧對天下萬民!如今朕只希望太子將來能成為英主明君,為我大宋雪恥!」

    聖旨很快就送到了孫家,孫家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震驚,林鳳荷和眠玉當場就暈厥過去。孫季傑要進宮找皇帝理論,卻被孫廷敬喝住。

    「爹!三哥為朝廷捨身殺敵,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孩兒不服氣!要與皇上理論!」季傑激動的說道。

    公主趙雪香忙拉住丈夫說道:「季傑,你不要衝動啊!」

    季傑掙開公主的手,怒火中燒的吼道:「放開我,為了你們趙家天下我父親弄得百病纏身,我大哥戰死疆場留下大嫂孤兒寡母。如今還要我三哥去給韃子償命!這是什麼道理?什麼忠孝仁義?都是屁話!這就是拿我們孫家的人去換你們趙家的江山」

    「啪——」的一聲,孫廷敬揚起手來重重的打了季傑一巴掌,罵道:「畜牲!大逆不道!」

    季傑的嘴角滲出了血跡,他捂著半邊臉哭道:「爹!他們是要三哥的命啊!」

    「不許你再說!」孫廷敬喝止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你明不明白!你三哥用自己的性命換取兩國停戰,這是大義!是我們孫家的光榮!」孫廷敬含著淚水訓斥著季傑。

    季傑搖著頭道:「我不明白!我不明白!」說著便朝外跑去,任由誰都叫不住。

    孫廷敬腳下已經軟弱無力,幸好楚劍熙在一旁伸手扶住。孫廷敬顫抖著聲音對楚劍熙說道:「劍熙,扶我去祠堂。」楚劍熙將孫廷敬扶去了祠堂。「我想一個人呆著,你幫我照看一下外面。」孫廷敬到了祠堂後便轉頭囑咐楚劍熙。楚劍熙點頭去了。

    孫廷敬拄著枴杖,抬起頭來看著神龕上的孫氏祖先靈位。孫家歷代都是軍人,只是從來沒有建過什麼豐功偉績,直到孫廷敬這一代才揚名立萬。孫家的祖訓沒有變過,祠堂上方懸著的匾額「忠孝仁義」就是孫廷敬親自所書,就連四個兒子的表字都充斥著濃郁的精忠報國思想。但面臨著長子的英年早逝,三子即將要押赴遼國問斬,孫廷敬剛毅的心也不由得傷

    懷起來。看著這裡的一切,孫廷敬想起了過去。還記得當初叔豪在此罰跪,深夜三兄弟偷偷的拿著飯菜來給他吃,這一切都歷歷在目。然而現在,孫家就只剩下了季傑一個。

    孫廷敬從來沒有質疑過「忠孝仁義」這四個字,就算到了現在他也沒有動搖過。他只是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幾個孩子,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和自己建立了一個信念,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偉大剛毅的信念,將他的兩個兒子推向了一條不歸之路。想起兩個還在襁褓中的孫子,孫廷敬不禁自問,將來,這條路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