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崇禎那些年

正文 (二)鮮為人知的康熙帝軼事 文 / 許洋(書坊)

    李信被謀害後,其兒子李孝臣為了為父報仇,改姓常,投奔了吳三桂的關東鐵騎,追殺李自成到雲南,官至右路總兵。由於連年兵荒,中原已是赤地千里,也是為了裁減吳三桂的武裝力量,康熙帝令總兵常孝臣到南陽清水縣屯田。

    常總兵到清水後,在三夾河南紮下五個營寨,分別是前營、中營、後營、東營、西營,由於常總兵祖籍山東,又總稱魯營。一切安定下來了,常總兵不忘爹爹李信,就從京郊將當時草草埋葬的父親的遺骨,遷葬在了清水城西北隅,靠近竹林寺的白虎嶺下。

    不想這天,康熙帝做了個夢,夢見京城以南的不知什麼地方,那西瓜地裡的西瓜儘是人頭,那高粱地裡的高粱儘是紅纓槍。他嚇出一身冷汗來,這不是有地方要造反嗎?康熙一直對散落中原的魯營兵不放心,別看他們歸順這麼多年,為他南殺北戰立下汗馬功勞,還是怕他們有反心,便派人查。

    查的結果是常總兵之父的墓地佔著了虎地,常氏家族的後代要出一斗二升芝麻的官。一斗二升芝麻,那是多少數量的官呀,康熙心想,哪還有我皇家的天下?於是,他就下令破壞這塊風水寶地,按陰陽高人的意見,在先祖李信的墓地建起一座兩三丈高的「追虎鞭」,又在墓地前方栽有兩丈多深的石柱,意在前邊夾緊虎,使虎不得前進;後邊追趕虎,把虎氣追死,使陰宅風水失去效能。

    從此,常氏家族敗落了,300年來,常氏家族已有兩千多人,卻再沒出現過一位像先祖們那麼的大官,甚至魯營的大隊支書都是外姓人,沒有常家的份;而且越來越窮,到解放前,幾乎一半的人出外討飯,更別說娶老婆了,光身漢成群。這件事對魯營常氏家族震動很大,心想是呀,誰說陰宅沒作用?幾百年不出官,光是窮就是證明。可那「追虎鞭」誰敢動呢?原來是清政府,民國時成了物,解放後「追虎鞭」更成了省級物保護單位。看來,「追虎鞭」是要永遠壓在常氏家族的心坎裡,不說他人,就是自己也別想有出頭之日了!

    老常在幼小的心靈裡,就埋下了對封建皇權仇恨的種子,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推倒這令常氏家族羞辱的「追虎鞭」!然而,又談何容易,沒有政府的批准,那是要犯法的。要得政府同意和批准,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自己當大官,有權處理這件事;再就是寫章反封建,澄清歷史真相,呼籲輿論同情,影響政府為常氏家族著想。然而,這兩條路前程都渺茫。

    先說第一條路,「追虎鞭」不推倒,陰宅不改觀,又怎能當大官呢?第二條路,你不管咋呼籲,即使全國都同情,但它必經是個物,誰也不會為你常家兩千多人而毀壞一處物,特別物是不能再生的,國家有保護法保護。可誰也沒想到,老常的這個願望後來實現了,「追虎鞭」被推倒了,走的既不是第一條道路,也不是第二條道路,而是第三條道路,這裡牽扯到一場政治運動和一個不尋常的女人;運動是化革命,女人她叫段玲芝,還是讓我們慢慢從頭說起吧。

    老常大號叫常清波,他在魯營鄉間上小學的時候,就覺得段玲芝是班裡的最美的姑娘,沒事總想偷看人家幾眼,看一眼心裡舒服極了;考入清水縣城郊民中後,遍看班裡的女同學,他還是覺得段玲芝是長得最美的。美在哪兒?美在她長得洋氣,美在她活潑風趣,美在她笑起來咯天嘎地,無拘無束,旁若無人。

    不,常清波感到吸引他的還不是這些,當他偷看那美麗的臉蛋和窈窕的身材後,目光最終總落在那鼓囊囊的胸脯上,胸脯被衣衫緊裹著,像要爆跳出來一樣,他多麼想知道那裡面深藏的秘密,真想給她脫下來看個究竟,可他敢嗎?他不敢。他突然感到自己太卑鄙了,連忙拋棄**,強行把思路拉向別處。

    常清波就是想和段玲芝相處在一起,近點,再近點,更希望人家愛他追他,可他又有個賤毛病,當段玲芝真要接近他,給他說句話,他又害怕了,又想裝正人君子,表現得不近女色的樣子,用四平八穩表現自己的正經和女人的禍水。尤其當兩人不期而遇,單獨相處的時候,他更嚇壞了,心顛神簸,氣短語噎,狼狽得像被脫光衣服似的,面紅耳赤,甚至落荒而逃。

    清水縣城郊中學是個民辦公助學校,建於大躍進的1958年,按設計剛建一半,62年大下馬時就被砍掉了,65年才又恢復起來招生。它坐落在清水城西的西大崗上,中間隔著一條清水河,清澈的河水入白河,流漢水,進長江,通武漢,到大海。

    從清水城到西大崗要通過清水河大橋,大橋也是58年大躍進的產物,三孔拱形,大拱上有小拱,巍巍壯觀,如虹臥波。跨過大橋,信南公路蜿蜒在西大崗腳下,灰黃寬闊的沙土路面上,不時有汽車顛簸而過,傳來陣陣汽車的喇叭聲。常清波和同學們都不可思議,為什麼要把新校建在荒涼的西大崗,而不建立在商業繁榮的城區呢?其實他們不知道,當年的縣委書記畢竟爭可是有大設想的,她規劃的西大崗是工業區,清水河大橋將來是市中心。

    在小學的時候,課桌和凳子都得自己從家裡帶,學校只提供房舍,所以,班級裡的課桌座位都是參差不齊,凌亂不堪;到中學就是好,尤其城郊民中,青磚紅瓦一樣的新校舍,黑面紅腿統一的舊課桌。課桌整齊地擺放,每排4張,每桌坐兩人,中間兩桌相挨,兩邊兩桌靠前牆和後牆,共擺6排,全班48個學生。

    男同學和女同學一般是不說話的,班主任老師尤國華為了防止上課說話,影響學習,就學習外班,利用男女同學授受不親的這一特點,也讓每個男同學座位上安排一位女同學。常清波的身邊就是安排的段玲芝,他們坐在中間靠後一點的第五排,常清波坐外邊,段玲芝坐裡邊,能與心愛的姑娘坐一起,的確是常清波求之不得的。

    常清波瘦瘦黑黑,個頭不高,卻有著詩人般的高傲氣質,理著偏分學生頭,一身洗得有點泛白的藍色軍干服,一雙媽媽做的千層底黑布舊鞋;總是緊抿著嘴唇、一雙有些憂鬱又有些執著的眼神,不多說話,一切都顯得那麼普通無華,一個標準的農村孩子。

    這讓穿著時尚,嚮往城市的段玲芝對他總是不滿意,覺得他清高孤傲,目無下塵,彷彿有什麼了不起似的,不就是個鄉巴佬嗎!可常清波還是有點水的,作寫的好,會寫詩,尤國華老師特別器重,所以,段玲芝雖有些不情願,但也不再說什麼,安靜地坐了下來。

    在以後的學習中,段玲芝還是感到很彆扭,因為常清波坐在座位外側,課間她想出去,必須常清波站起來讓地兒。她不想和這個有些孤僻又有些傲氣的男同學說話,尤其常清波總好像無視她的存在,自顧自的寫啊算啊,頭都不抬一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