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崇禎那些年

正文 (九十九)張獻忠兵敗南陽 文 / 許洋(書坊)

    面臨如此惡性循環,崇禎帝感到盧象升說的對,不能再增加農民負擔了,就來了個折中辦法,讓富人貧民都拿錢,平攤下去。他寄希望於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埋伏」之策,有點急於求成,想盡快平定農民軍的叛亂,趕快騰出手來,防止清兵的再次大舉進攻。皇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楊嗣昌心裡清楚,讓富人和窮人平攤,不過是一句廢話,推行到下邊,不過還是貧民百姓承擔,每一次徵收,不過是又一次官員的發財機會。

    當上內閣首輔的楊嗣昌,鑒於與洪承疇、盧象升的矛盾,把盧象升調往遼東前線,又建議皇上把自己的親信熊燦從廣東調回,頂替盧象升一角,擔任五省巡撫,監督洪承疇,共同剿滅農民軍。這熊燦本是湖廣總督,湖廣一帶物產豐富,這幾年也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熊燦在這裡像土皇帝,皇帝遠,無戰事,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美女侍奉,輕歌曼舞,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

    忽然接到皇上聖旨,要他到河南擔任五省巡撫,剿滅李自成的農民軍,他實在不想去,可又聖旨難違,不得不出發。當他帶著2萬隨行廣東軍來到河南信陽時,聽說新調來的關東鐵騎總兵吳三桂,正在滁州圍攻張獻忠的農民軍。

    張獻忠自從撤出鳳陽後,帶兵攻安徽的廬州,誰知由於廬州城防堅固,久攻不下,只好退出,再進攻安慶、和州,卻都沒有攻下,且損失不小,只好有來攻滁州。剛剛圍了幾天,還沒有攻下來,卻吳三桂的十萬關東鐵騎到了。

    現在實行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埋伏」之策,最主要的是明軍的各省呼應,協同作戰,當農民軍進攻一座城池時,首先是城內官軍的抵抗,只要堅持幾天,報出信息,立即就會有大軍前來圍剿農民軍。來到滁州又是這樣,張獻忠的農民軍還沒攻幾天,吳三桂就帶著關東鐵騎到了。

    張獻忠的農民軍如何能敵得了訓練有素的關東鐵騎?一觸即潰,張獻忠就帶著殘兵敗將逃跑。農民軍完全是靠流動作戰,攻下城池後,開官倉糧食解決給養問題,可現在連克幾座城都沒有成功,士兵們吃的沒有,又遭官軍追殲,丟盔棄甲,傷亡逃跑,軍隊銳減。殘兵敗將一路向西,又遭熊燦兵的攔擊,真是潰不成軍了。

    這天,張獻忠逃到南陽地界,以為把官軍甩開了,便想紮營喘息一陣。他是個狡詐之人,肚裡整天都有二十四把擰車子,他要各部都打出官軍的旗號,混淆視聽,以防官軍不測。坐在大營裡,現在他發起愁來,損失慘重,又沒軍糧,下步該想哪裡進軍,又如何發展,他心裡真沒底。這時他方感到軍師的重要,想起了李巖。他聽說現在李自成的軍隊進入了四川,一路勝利逼近了成都;他不承認這是李自成的功勞,他以為這是李巖的謀略和指揮有方。於是,他決定派人帶上他的親筆書信,到四川請李巖來挽救殘局。

    吳三桂統兵一路追殺,進入南陽竟不見張獻忠的部隊了,眼前卻出現了一座官軍營寨,這讓吳三桂好生蹊蹺,並沒有聽說那一部官軍在南陽駐紮呀?就派人說:「去他營中問問,看是哪一部分的,讓他當官的來見我。」張獻忠一聽說吳三桂傳令讓去見他,嚇得直吐舌頭,他怎敢去見吳三桂呢?就悄悄傳令,急忙收兵卷旗,撤離。

    當張獻忠撤離時,吳三桂早看出了破綻,便揮兵掩殺。農民軍頓時亂了,張獻忠不得不與吳三桂廝殺,在亂軍廝殺中,張獻忠身中三箭,跌落下馬。吳三桂也不認識他,見他落馬,催馬緊追過來,正要一槍挑了他,卻被幾個農民軍將領護著,圍著吳三桂廝殺,才使張獻忠得以逃脫,但還是肩膀上中了一槍,鮮血直流。

    張獻忠逃離南陽,向西南方向湖北河南兩省交界的深山野林裡流竄,清點人馬,不到三千,只好隱蔽住下來養傷,一面等待去請李巖的消息。而吳三桂尋找不到農民軍,無從追趕,只好回兵南陽,駐紮下來,等待著探聽出張獻忠的潛伏之地,再行消滅。張獻忠基本消滅了,吳三桂讓人接來陳圓圓,準備在南陽好好住一段時間,休整部隊。

    還是李巖和來自成進軍四川的時候,在漢中見到了前來投靠的李年,李巖打開卞玉京的親筆書信一看,一切全明白了,拉著李年說:「好兄弟,走,我為你接風洗塵,讓你嫂嫂好好為你做幾個菜,咱們喝幾杯!」席間,紅娘子提議說:「既然是玉京的恩人,何不讓我為你們燒起香案,你倆結拜為燒香弟兄,彼此也有個照應!」李年激動道:「好啊,那我就有了一個親大哥了!」於是二人就跪拜天地,兄弟對拜,從此結為桃園之義,金蘭之交,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

    李年憑著一身的武功和聰明的才智,很快就在戰爭中嶄露頭角,成為農民軍中不可多得的將才,受到李自成的器重,成了獨當一面的領軍人物。自當李巖和皇上達成君子協議後,李巖和李自成形成共識,根據中華民族幾千年家國一體,忠孝不移的傳統意識,只宣傳殺貪官污吏,再不提推翻明王朝的口號——事實上還真不是皇上壞,就是貪官污吏不要民。

    這一政治路線的確立是符合歷史潮流和民意的,既利用了皇上的凝聚力,也符合了百姓的忠君意識,因而李巖讓李自成進軍四川,一路開倉放糧,殺貪官污吏,真是所向披靡,敵軍望風而逃,農民軍隊伍不斷擴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誰知正當李自成的隊伍乘勝前進時,卻傳來了張獻忠兵敗的消息,並請李巖前去挽救危局。

    李巖知道張獻忠兵敗屬政治路線問題,只要一提推翻明王朝,不及違背民意,也會與明王朝的一些清正廉潔,同情百姓的官員作對,自然會陷入困境。和李自成商議後,李巖決計到張獻忠那裡去,為另一支農民軍撥正航向,重整旗鼓,雙管齊下。臨走,李巖給李年交代說:「一定要與闖王建立好關係,嚴密監視牛金星的動向,防止我一走,牛金星又攛掇要闖王做皇帝,打出推翻明王朝的旗號,那樣必然還要失敗。」

    李年不解說:「既然他牛金星不聽你的,為什麼不除掉他?」李巖說:「他是我推薦給闖王的,很得闖王信任,也很有能力,讓他當軍師,也確實打仗有一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腐化墜落,名利思想嚴重,一心想當宰相,所以就光想讓李自成做皇帝;因眼下李自成明顯知道自己做不了皇上,所以也無大礙,就怕將來有可能做皇上的時候,那就不好說了。」李年說:「好,我注意他,你放心走吧!」

    李巖帶著紅娘子從四川來到湖北的鄖縣,見到了傷未痊癒的張獻忠。兩人見面,張獻忠向李巖訴苦說:「這次危險呀,差點見不到老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