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吐蕃國師 文 / 春秋問心劍(書坊)
「好了,這就是老夫所有的武功要旨了,絕無半點遺漏,劍魔閣下現在應該可以將消息告知我了吧!」段延慶稍微吐了一口氣,平撫了因為劇烈運功而快速跳動的心跳,回頭對身後的葉無病說道。
「不錯,延慶太子誠意十足,絲毫沒有在裡面做些手腳,在下很滿意。好,在下就將你所要的信息說給你。只不過,呵呵,你估計得到了這個信息可能很難過啊!」葉無病在段延慶刻完的一刻已將青石上的那些要訣字悉數記在了自己腦海中了,以他的眼光,確認這些武功要訣確實是正確的,手指輕撫著青石微笑說道。
「閣下是什麼意思,莫非她和那孩兒???」段延慶聽葉無病這麼一說,心下一糾道。
「那倒是沒有,他們過得非常好,錦衣玉食享之不盡,只不過你想讓你那孩兒認你,估計這輩子是沒戲了。」葉無病說道。
「為什麼這樣說?」段延慶問道。
「呵呵,因為延慶太子不久前可將他折磨得死去活來啊!他要是能認你這個被人稱為『惡貫滿盈』的大惡人,那就怪了!」葉無病釋疑的說道。
「什麼?閣下的意思是說???我那孩兒是段譽那小子。不對,閣下莫非戲耍老夫不成,那小子明明便是段正淳的兒子。」段延慶驚詫,聽到葉無病的話有些難以置信,這根本是胡編亂造的事,當下質疑道。
「信不信由你。當然,你可以去求證一下,那段譽的脖子上便掛有證據,你一看就明白了。好了,既然如此,交易已經完成,在下就先行告辭了。」葉無病手掌離開青石,隨後雲淡風輕說道,說完轉身離去。
喀喀喀,段延慶先前刻畫武功要訣給葉無病瞧的那塊丈高的青石蛛網般延伸慢慢碎裂開來,直到裂痕遍佈整塊巨石,幾息間迅速的便化為了一堆細小的碎粒小山。
「好功夫,好雄渾的功力,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段延慶看著眼前這堆碎石小山,眼神一凝,隨即喃喃的駭然說道。須臾,撐著雙杖往萬劫谷方向飄然而去。
??????
「一陽指的點穴功夫果然名不虛傳,頗有獨到之處,而且治病救人更有非凡功效,實在是一門不可多得的奇門武學,對於以一陽指為根基更在這之上的六脈神劍我現在是更感興趣了。」距離天龍寺一里左右的一處山林裡,葉無病看著不遠處那塊坑坑窪窪佈滿孔洞的岩石若有所思的笑了起來。
大理段氏的一陽指不愧是金老爺子所描繪的武林絕頂武學,以葉無病先天大圓滿的修為用了三天的功夫日夕苦練才堪堪達到第四品的境界,想要達到一品境界估計要花費一年時間以上功夫才能大成。
噹!噹!噹!???正在葉無病暗自想著什麼的時候,天龍寺裡響起了一陣清亮的鐘鳴聲。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祟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背負蒼山,面臨洱水,極占形勝。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云:「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天龍寺內高手眾多,日夕精研一陽指絕學,雖然較之少林寺七十二門絕技而言寺內絕學可算得上是稀寡,但寺內最高鎮寺武學六脈神劍劍經卻一騎絕塵,被冠以了『天下第一劍』的美稱,凌駕其上。
不過,也因此緣故招來了天龍寺建寺百多年來最大一次的禍事。吐蕃國師鳩摩智幾十年前從姑蘇慕容博那裡聽聞了大理有這樣一門絕世劍經,特意拜帖以求,天龍寺諸僧收貼後大驚,嚴陣以待他的來臨。
「等了三天,鳩摩智來了,這下可以看好戲了。」葉無病聽到天龍寺裡響起的鐘鳴聲後,輕吟道。說完,身形一閃,穿過一棵棵松木,留下一串串的殘影,幾下飄出山林,往天龍寺所在位置疾馳而去。
這三天,葉無病也不只是專注於一陽指的修煉,還探清了天龍寺的地形環境,夜間還無聲無息的搜索了一番記載著六脈神劍的卷軸下落,可惜天龍寺似乎藏得很是嚴實,葉無病找了幾天也沒有發現它的蹤跡,因此不得不放棄。
直至今日,終於等到了這鳩摩智來天龍寺拜訪,以求取六脈神劍。這個良好的機會可不多,過了這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他可以在今天趁亂奪走劍譜,否則被枯榮那個和尚用一陽指給焚化,那就麻煩了。
山林距離天龍寺的圍牆也就一里地遠,不用兩下,葉無病腳下踏著凌波微步便越過了圍牆,這時的鐘鳴聲剛好停止了下來。
七繞八繞,輕車熟路般,葉無病穿過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和一條長廊,來到幾間木屋前。
只見那幾間屋全以松木拾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的天龍寺其餘金碧輝煌的殿堂截然不同。
這裡便是天龍寺最高輩份高僧枯榮大師的閉關所在牟尼堂了,這裡也是葉無病尋找六脈神劍劍譜時唯一一處沒有搜索過的地方,因為這枯榮老和尚像是泥塑一樣總是在裡面坐著,寸步不出,用餐如廁亦是如此,想進去?那是想都別想了。
葉無病剛到這裡,便看見**個漢子守在了牟尼堂的門前。這**個漢子,面貌大都猙獰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輪明王從吐蕃國帶來的隨從了,看來吐蕃國師鳩摩智已經進入牟尼堂裡面去了。
葉無病翻身輕輕上了牟尼堂的屋頂,隨後悄悄掀開了一片瓦片,往牟尼堂裡面看了下去。
只見牟尼堂西首蒲團上坐著一個僧人,身穿黃色僧袍。不到五十歲年紀,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這第一眼望去便有讓人心生欽仰親近之意。要不是葉無病知道這和尚的底細,知道他做的那些事情,估計也會以為這鳩摩智絕對是一名絕代高僧了。
葉無病凝神一看,此時牟尼堂內這鳩摩智雙手合什,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根哭魯鈍,未能參透愛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易,單名一個『博』字。昔年小僧與彼邂逅相逢,講武論劍。這位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秘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易先生西歸極樂。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眾長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既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麼?」
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癡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
好個鳩摩智,影帝啊!只聽他聽了本因和尚的話後,口中長歎一聲,臉上慘然色變,默然半晌,才說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剎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
本因心道:「瓜娃子,給貧僧戴高帽,你忽悠誰呢!」嘴裡卻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
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只見裡面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葉無病心道:「這就是裝著少林七十二絕技的箱子吧!還用金箱裝著,夠俗了,先前也是,拜帖也是金的,佛門還真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