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我的殭屍旅程

正文 第十六章 初立君威 文 / 采螺人

    他哈哈大笑,說:你真的不是姚皓的對手了。我是不想說了,因為我今天來這裡只是想看看姚皓的對手,也就是我女兒垂青的人類。

    我也哈哈大笑,說:你也看到我了,也看到了你女婿的樣子了。請離開吧!因為我會為了我的國家和我的民族奮鬥到底的,這就是我戰勝姚皓的最**寶。

    他搖搖頭,正要離去。

    我大聲喊道:岳父大人,您放心,我不會讓夢珂兒受傷的。如果她非得受傷,那麼我下輩子十倍還她。我叫符永薈,我給您承諾。

    他背向我離開,舉起右手,向我揮別。我與聞太師的兵馬會合之時,聞太師親自來迎接我。當他看到我的騎兵部隊時,滿臉的驚訝。

    怎麼樣,太師,我的騎兵不賴吧。

    老臣愚昧,想不到騎兵有如此的行軍速度,這麼快就趕到了前線。傳令兵向我匯報的時候,我還不相信陛下這麼快就到了。大王英明呀!

    說完,他像個小孩子般走進騎兵方隊,好奇地揣摩著馬匹、兵器和騎兵。不斷地與騎兵攀談著,深入瞭解騎兵的一切。

    看到他這麼大的年紀還為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四處征戰,我心中一陣酸楚。算起來他應該是我的叔公,因為他是庶出,所以他跟比干一樣也不能擁有子姓。

    在元帥大帳裡,我端坐在帥位上,聞太師旁坐一邊。

    聞太師,現在戰況如何?跟孤王講講吧。

    稟王上,老臣用陛下創造的火牛陣,著實好好地收拾了那東夷族。他們死傷過半,他們的主力精銳都蜷縮在前面的阿城裡。

    我點點頭,只是嗯了一聲。心想:《孫子兵法》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意思是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是呀,戰爭打不是人數,而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等實力。一場戰爭是絕對不能長期地久拖的,貴在速戰速決,減少傷亡。

    我大呼道:姜子牙呢,他在哪裡?

    從幾乎是最後一排的姜子牙走了出來,跪在地下,說:中郎將姜尚參見陛下。

    我哈哈大笑,從帥位上走下來,把他扶起來,說:不錯嘛,都官至中郎將了。

    我轉過頭來,問聞太師:怎麼樣,這小伙子還可以吧?

    回陛下,姜尚這年輕人很有才氣也很有謀略。陛下慧眼識珠啊!

    我心想:那必須的,他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高手啊。可惜的是,他生在這個年代,必須推翻大商朝。我也沒有精力去猜想為什麼了,此時希望他能助我打敗東夷族才是最重要的。

    我又問姜子牙:子牙,你看現在這個情況,有何妙計?

    姜子牙胸有成竹回答:兵之常理,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雖然我們在前面幾場戰役中,打敗敵人。但是敵軍的主力精銳還在,根據敵我態勢來看,現在我們雖然我們在兵力上兩倍於守敵,但根據線報敵兵的援軍正向阿城馳援。而且,馳援的主將就是東夷族的首領姚皓。估計加上他們馳援的部隊,他們的兵力要比我們還多。

    我說真的,我不得不佩服這姜子牙。他這些軍情分析理論正印證了《孫子兵法》: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想到這裡,我內心萌生一股寒氣。此人,真不能小覷。

    我「嗯」了一聲,又問:愛卿,有何退敵之策?

    現如今,只有趁敵軍因前幾次的挫敗,士氣低落,引敵出城與之決戰,然後消滅他們。我們才騰出手來對付他們的援軍。

    的確是個好辦法,但終究只是理論性的東西。

    那我們該如何引他們出城?

    假裝撤退,他們已經被我們困了一個月,估計糧草也差不多了。趁他們出來補充糧草之際,

    我們就用騎兵火速殺個回馬槍,必能一站得手。

    我還是「嗯」了一聲。

    我問聞太師:敵軍的援兵有多少?

    稟王上,根據線報是十萬。

    那他們距離我有多遠?

    根據我們的線報,還有六天的路程。

    我背向他們,玩弄著帥旗。忽然計上心頭:我完全可以運用**的經典戰術「圍點打援」的呀。

    子牙,你的建議很好。但是,我的目標不僅僅是這城裡的這些小兵小蝦,我要的是一戰將東夷族打趴下去。這樣吧,你們明天拼了全力猛烈攻城,越猛越好。營造出要在他們援兵到達之前一鼓作氣消滅他們的假象。他們必然要向他們的援兵求救的。他們的援兵收到消息必然要全力馳援,他們的防備也就鬆懈,會往死裡奔赴阿城。我呢,率領五萬騎兵打擊他們的援兵。他們做夢都想不到我們的部隊能在三天之內能截擊他們的援軍的。

    五萬吃掉人家的十萬,而且是長途奔襲。陛下,是不是太冒險了?聞太師擔心道。

    呵呵,太師,不要小看我的騎兵哦。你也看到了我的騎兵了,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聞太師疑惑地喃喃自語:兵者詭道也?看來老臣真的老了,陛下英明。

    還有,太師。我擬一道旨,你派人回朝歌再派五萬兵馬過來。

    可是陛下,如果把朝歌的後備部隊都抽來東線戰場,老臣怕西伯侯那邊會乘虛而入的。那西伯侯可是個老狐狸啊。

    呵呵,我還怕五萬不夠呢。我要不是防這隻老狐狸,我就調十萬了。我要一口氣把這姚皓徹底收拾了。所以,是真的需要兵力啊。不過西伯侯這隻老狐狸,人老了,他會反覆掂量的。

    我也算計好了,等他掂量好了,我也能騰出手來對付他了。請王叔公相信我。

    聞太師,激動地看著我。似乎,他是真的激動了。眼淚不禁地流了,說:陛下,我們大商國有救了。

    怎麼說?

    陛下,從你父王登基,一直不務正業,我們大商國山河日下。老臣我常年在外征討,畢終身精力維護子姓家業。如今,看到陛下如此成熟,如此英明,老臣欣慰了。王上,老臣還有一支部隊,是用來對付以後那些不利子姓勢力的。今天老臣願獻出來,足足五萬,陛下就不用往朝歌調兵了。

    說完,跪在我腳下,重重不斷磕頭。

    我趕緊,將他扶起來,說:叔公禮重了。折煞晚輩了。

    看著他的臉,滿臉皺紋,我讀出了歷盡桑桑。一個岌岌可危的王國,如果沒有他一直獨撐著,我估計早就坍塌了。

    我一把將他摟進懷裡,說:叔公,以後您可以省省心了,我會把這個家給撐起來的。相信我,好嗎?

    他嚎嚎大哭,說:我相信你。大家都收起情緒,我依舊端坐在大帳的帥位上。

    我想了想,對聞太師說:除了你那五萬人馬,我還得調來三萬。還有,我修書一封給王后,我有事情交代她,你派人一併送去吧。

    寫完書信和調兵文書,聞太師派人送回朝歌。我豪情壯志說:好了,作戰計劃已經凝定了。現在也到晚飯時間了,大家痛飲一場,就當提前喝我們的慶功酒吧。但是,明天負責攻城的部隊要早點休息,騎兵部隊明天日落才出發,所以可以多喝點,但是不能誤事。

    我深諳酒的魅力。男人吶,只要喝足了酒,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做的呢?酒是好東西,能釋放男人內心深處潛在的力量。

    我不得不佩服聞太師的帶兵的才能,除了狂歡喝酒的士兵和軍官外,那些負責警戒的部隊居然心無旁騖地守衛著。

    我假裝酒醉,搖晃著酒步走到一個負責警戒的士兵面前。滿嘴酒味摟著他,說:兄弟,孤王敬你一杯。

    說完,我遞給他一杯酒說:你辛苦了。

    那不知名的士兵,趕緊跪下,說:大王,您殺了我吧。我喝了酒,就是違反軍令,不喝就是抗旨不尊。所以,請您殺了我吧。

    我哈哈大笑,說:不錯。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賤命,不足掛齒。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太師,賞他百金,如果有戰功,連升三級。

    聞太師,不慍道:賞金和升級都不用了。因為每個有戰功的人都已經得到了自己該有的晉陞,賞金更不用了,為了自己的國家盡好自己的本分都是應該的。

    好,好,好!我連說了三個好,我看著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我是真的不得不佩服他的帶兵之道啊。

    我正色道:我身為王上,既然說了,就要兌現承諾。你們說呢?

    底下的士兵大聲高呼:萬歲,萬歲,萬歲!

    我當然要在軍中豎起自己的威望,再有能力的部下總不能影響我的威信的。親爸爸的面子都不能給的。

    我從妲己的脖子上扯下那串珍珠鏈子,遞給他,說:兄弟,我雖然是你的王上,你是我的士兵。但是,我們一起並肩戰鬥,你就是我的兄弟。這串珠子,就當兄弟送給你老母親的一個禮物吧。

    那士兵看來看聞太師一眼,再看了看我,不敢接下我的項鏈。

    我滿臉怒意,說:你敢抗旨?

    他唯唯諾諾地收下項鏈。

    我舉起酒杯,說:負責警備的的兄弟們也可以喝下這一杯酒,但是僅限這一杯。喝完了就得盡心盡力為我們警戒,不然就被敵人一鍋端了哦。到時候大家弟兄一起吃牢飯去了撒。

    底下一片哄笑。

    大家一飲而盡。

    我喝完酒後,大聲道:現在我要宣佈一道新的法令。

    底下一片黑壓壓地跪倒在地。

    我越來越有信心戰勝姚皓了,如此紀律嚴明的部隊,在中國歷史上真的很少見了。除了敬佩聞太師的帶兵之道外,我很不爽他。你爺爺的,這部隊還是我的呢。您老在這裡耍什麼哪門子的軍令,連我的面子都不給。

    我氣集丹田,低沉著聲調說:請大家把自己的直系親屬,爹娘妻子孩子的名字和籍貫都寫下來放到自己的最安全的地方。如果這次不幸為國捐軀了,你們的家眷,由國家負責。國家如果因為負擔不起,那麼由我子受一個人負責,哪怕我子受不吃不喝,也不會對不起大家的。請大家放心,因為你們就是我的兄弟。請大家為我的國家奮鬥吧,別人忘記了你們,兄弟我不會忘記大家的。君無戲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