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傲劍決

正文 第四章 鼎劍閣 文 / 陌遷塵

    鼎劍閣。

    帝都西北君後陵和千石皇城交界處,毗鄰弱水,背負龍棲山,天地靈氣之交匯,日月精華之聚集。

    閣老獨孤瑾,乃劍魔之後,劍術卓倫,凌厲彪悍,當世無敵。

    鼎劍閣等同於天下劍術最高的象徵,雖然與古劍盟、拜劍山莊三足鼎立,然而古劍盟修劍氣、拜劍修霸氣,只有鼎劍閣在劍術上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

    當然,作為天下第一劍府。若是對所有來人不拘一格、全盤錄用,不免出現魚龍混雜、濫竽充數之輩。是以,劍閣的門檻極高。

    能有資格入閣之人,莫不是劍技精通、實力驚世駭俗之劍士。世之翹楚,八方名士不遠萬里來此也是為了交流心得,鍛煉自己的劍術,與閣中的強者切磋。

    而其中不乏獨孤瑾的仰慕者,行色匆匆,只為一睹劍魔後裔真容。

    鼎劍閣與夢澤的古劍盟、月涼的拜劍山莊並稱劍天。

    三所劍府在每十六年一次的劍祭時,都會派門中精銳前往。各門劍士之間互相切磋,點到為止,分出最後的勝負。

    然十八次的劍祭,皆是鼎劍閣奪魁!

    鼎劍閣內包括了各類階級,下到身無分文的流浪武士,上至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無所不有。而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帝都皇子了。

    閣主煌天是現今華光帝煌軒的皇兄。明光帝駕崩,父死長子為大,作為大皇子的煌天本應是千石名正言順的儲君。

    煌天天資聰穎,從容不迫。無論什麼時候發生什麼緊急情況,都能在瞬間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思考前因後果,制定相應的對策。

    年紀輕輕,卻已完全有了一代國君的風範,深得人心。明光帝冷安也對其越發看好,是毫無疑問的下一位繼承人。

    而他,也早就準備好了在父王下位的時候接替他的工作,當一個勵精圖治、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一切都像命運安排好般的進行,若無意外,煌天應該永遠留在帝都,做他高高在上的一代君王。

    然而,卻因一個人的出現完全改變了這一局勢。

    自年少時明光帝冷安就特意著重培養他將來作為一國之君的談吐、見識、德行。是以每次龍虎騎兵與外敵交戰時,冷安都會讓煌天到前線督軍觀戰。

    那日隱良大軍在鬼才將軍南懷玉的帶領下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地連破三道邊防線,浩浩蕩蕩地進軍到東方的日出城,離中州腹地只有不到五百里,情況危急。

    冷安帝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又估計以夢華國東部現在的力量已經難以阻止氣勢磅礡的隱良軍繼續東進。

    而若要將其他四部的軍隊調來,不僅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如此一來三境和帝都的守衛就會薄弱,更加危險。

    拆了東牆補西牆,素來不是明智之選,而睿智英勇的冷安帝,自然不會做出如此氣急敗壞的決定。

    無可奈何,只能破例了。

    冷安帝以一國之君的身份,親自起駕鼎劍閣,但求閣老相助。

    雖然鼎劍閣素來不參與軍事,但若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親自來請,又豈有不助之理?

    閣老獨孤瑾見事態緊急,思慮再三,卻只派了一名劍士援助,讓冷安帝很是不解。

    煌天也是驚詫,然而更多的是好奇,若是以一人之力可以打退千軍萬馬,他倒要看看究竟那人是何方神聖。

    煌天主動請令陣前督戰,冷安帝也早有此意,畢竟鼎劍閣再強,也難以區區一人就擊敗如此強大的二十萬大軍吧!

    戰鼓齊鳴,陣門大開,鼎劍閣的青衣劍士,一人一劍,也不乘坐戰馬,就這樣,孤身一人衝進了二十萬敵軍陣列。留下舉棋不定的千石十萬龍虎騎兵面面相覷。

    他也太衝動了!

    幾乎所有人心中不約而同有了這個想法,卻不敢立刻上前相救,因為隱良的鐵騎,太過強悍。

    強悍得,將數倍之眾的的帝都騎兵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素衣劍士竟孤身臨近二十萬敵軍而不為所動,在敵陣中徒步往來猶如閒庭信步。

    光劍游如蛟龍,疾如閃電,隨手一落貫甲斷戟,信手一揮破陣碎石。密如蝗雨的箭矢射在身上盡數粉碎,刀槍不入的玄鐵重盾,彈指化為齏粉。

    劍士所到之處如游龍入海,無人可擋,將堅不可摧的陣列瞬間斬開,身形快如鬼魅,直逼陣眼而去。

    擒賊先擒王,他要在萬軍叢中,取敵將之首!

    千年煌天在城樓上陷入了錯愕,這,還是人嗎?

    人馬攢動處,陣門大開,一名威風凜凜的將軍,金袍銀甲,胯下一匹望雲騅,倒提一把畫戟衝出兵陣,直取青衣劍士而來。

    南懷玉,終於耐不住性子了麼?劍士輕笑。

    敵陣中的青衣劍士如天神一般,左臂星芒大作,劍氣撕裂空氣,身形快如閃電,肉眼難辨,只留下數道淡淡的殘影。

    來的正好,劍士心道。

    "瞬!"低喝一聲,化作一道劍光,與迎面而來的敵將直撞而去。

    下一瞬,一襲青衣佇立在旌旗尖端,迎著烈風,宛如從天而降的戰神。右手的光劍華光綻放,目不可視,而左手,卻提著一顆熱血滾燙的頭顱。

    僅僅一刻,他便取了南懷玉的首級!!!

    "不會錯的,那顆頭顱,是隱良名將南懷玉!"煌天脫口驚呼。

    庶民無罪,懷璧其罪。這便是那位戰功昭著、深諳兵法的隱良征西王。近年來也正是因為他的屢次東犯,才將雲天洲至於如此凶險的境地。

    帝都旦往派遣將領,無不鎩羽而歸,足見其深得騎兵之妙。

    兵不在多,全憑調度。僅以幾次戰役可見,南懷玉已是集兵家之大成者。

    旌旗蔽空,馬蹄交集,陣列更換揚起的滾滾黃沙一時遮住了南懷玉觀陣的視野。

    但是看著軍隊潰散的陣勢可以猜出,對手該是一個萬人敵的可怕怪物。他的實力,竟然在戰神西風夜之上!

    雲天何時已有這般人物,竟將一度不屑出手的征西王逼上了馬背。

    試二十萬敵軍為草芥,亂軍之中取敵將之首猶如探囊取物。

    群龍無首的隱良軍紛紛潰逃,被隱良視為天神的常勝將軍,竟被一名無名劍士瞬秒?

    帝都龍虎騎兵全軍凱旋,而儲君煌天的心,卻只在那名劍士身上。

    細問便知,劍士名為子默,是鼎劍閣百年一出的強者。通過了劍塚之中的生死歷練獲得超越自我的力量,世人尊為劍聖。

    劍聖之強,如若全力,即便是無敵天下的歷代閣老也不是敵手,長老更難以與其有一戰之力。而子默便是當世唯一一位背負劍聖之名的男人。雖然年近不惑,卻有著青年難以企及的威望。

    煌天毅然棄儲君之位,誓要追隨鼎劍閣劍聖,竭力追尋劍技之道。

    冷安帝終究執拗不過,只能任其離去,次子煌軒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夢華國下任的君王。

    子默慧眼識珠,發現煌天之於劍技確有獨到的領悟力,也因此對煌天棄王位赴武道的行為表示默許,煌天也確不負所望。

    僅僅二十年,劍術便登峰造極、大有所成,雖然未能成為劍聖,卻也修煉得到了強大的劍術。在鼎劍閣中只在獨孤瑾和子默之下,次年煌天登上閣主之位,全權掌管全閣之事。

    同年,明光帝駕崩。二十歲的皇子煌軒登統,革除舊制、修訂曆法、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全無少年的稚嫩和怯場,而他登基之時,西風夜已是雲天戰功昭著的戰神,長自己七歲,恰與皇兄同庚。

    烏合之眾多如牛毛,西風夜輾轉多年也未能將雲天洲盡數平定。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南征北戰七年,西風夜廣有羽翼。全雲天各地皆布下羅網,隨時監視外敵犯境和民間暴動。

    強攻制敵,以殺止殺,這樣的殺戮似乎永遠沒有終點。

    戰火仍在瀰漫,四方依舊動亂。西風夜發現,戰爭,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儘管七年之內西風的鐵騎橫掃了四方,薩滿,隱良、蠻夷、蘇毗先後歸附。然而西風深知,一旦自己功成身退,這四方勢力就會捲土重來,群起而攻之。

    到底,塵世的泥沼一經陷入,便無法置身世外,至死方休。

    當務之急便是深入敵後,締結盟約,以為長久之計。

    禦敵之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如若不能讓四部心服口服,全心全意地停止戰爭,硝煙就永遠不會熄滅。

    輾轉三年,恩威並施,西風夜深入四方國都,與外邦談和結盟。沒想到竟然出乎意外的順利。

    主戰派想藉機暗殺西風的不在少數,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真正行動。

    其一,西風夜作為外交使者出使本國,若是在國境內被人暗殺,莫說驍勇善戰的夜風軍不會善罷甘休,踏平國土。在輿論在也會背負失信的名義,從此再無法在世上立足。

    其二,西風夜擁有萬人莫敵的神力,其自身的武學修為亦是登峰造極。又有超越常人的警惕性,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殺這般人物談何容易。

    是以,一路風平浪靜,相安無事。

    多數人早已聞得西風之名,只是未見真人,便有仰慕敬畏之心。西風夜親臨本土,更是給了他們莫大的尊重。結盟之事如此定下,至此結束了雲天洲的百年戰亂。

    西風夜的名望更高,威震四海,受天下民眾的愛戴。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煌軒帝登統已二年,公孫流雲也剛剛當任朝中左丞,開始慢慢暗中發展勢力,維護家族利益,自是容不得西風夜的羽翼漸豐。

    且公孫世家利代為王室親信,與帝君交往甚密。治國有方,軍紀嚴明,深諳用人之道。僅僅一年於帝都就有一呼百應、一言九鼎之威。

    他的諫言份量之重自不必說,上奏國君大將軍西風夜戰功昭著、居功自傲,自以為功高蓋主、天下無雙。長此以往,廣有羽翼,恐不為陛下所用。

    煌軒帝也覺得言之有理,決意再三還是放棄了貶謫的想法。

    西風夜雖然未及而立之年,卻是兩朝元老,無罪加之不合禮法,自己也會失去民心。果然,若想制約這般龐然大物,必須慢慢削其羽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