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屌絲武尊

正文 第五章 功名利祿一起來 文 / 我是大笨牛

    柳州原本是南荒之地,自從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謫柳州之後,才逐步的開發建設,柳州亦因而得名。

    柳州城三面環繞柳江,而且形成一個馬蹄形,柳州占柳江之賜與附近水域串連成為一個交通網。

    柳州因而成為各城鎮油、糖、米、木之集散地。

    柳江上游,灘多水急,不利船隻航行,卻利柳木之浮流。

    柳州之下游與黔江合流,可供船隻航行。

    柳州之陸路環繞柳江而建,由於需沿馬蹄形而繞,大家多捨車搭船,以節省時間及金錢。

    所以,柳州極具發展潛力。

    可惜,歷年來,柳州只注重於伐木及售木,其他行業反而不受重視,柳州因而一直無法大幅度的發展。

    自從東南及西北二幫洗劫柳州三大木材商及六大富戶之後,柳州因而一敗塗地,百業為之蕭條。

    人材更是外流。

    勞力亦紛紛外逃。

    留在柳州之人幾乎只能互相歎氣。

    這天下午,安弈軒拎著兩包銀票一返柳州,便直接入董家會見董仁,不久,二人便在房內秘密商量著。

    半個時辰後,安弈軒只拎走一個包袱。

    黃昏時分,他已經抵達半山腰之莊院前。

    立見一名青年啟門行禮道:「參見大公子!」

    「免禮!此地共有多少人?」

    「六人,連小的在內!」

    立見另有一對中年夫婦及三位少女迎來行禮。

    「免禮!」

    他立即各賞一錠白銀。

    那六人大樂的連連申謝著。

    因為,他們一年之工資也沒有十五兩白銀呀!不久!安弈軒巳直接步入一房。

    此莊乃是安家避暑之莊院,它幸未被焚燬,原先之下人們主動不定期的回來整理,它因而仍甚整潔。

    加上董仁昨天之吩咐,此六人便回來整理著。

    所以,安弈軒一瞧即心生親切及欣喜。

    董仁雖然表示只需一千萬兩便可重新經營木材生意,安弈軒卻—口氣帶走五千張一萬兩銀票及金銀。

    因為,他知道一定還有其他的開銷。

    因為,他不願再浪費時間。

    他方才賞給董仁一萬兩銀票及交付一千五百張一萬兩銀票,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全權交由董仁置產及經營。

    不久,下人已送人浴具。

    他便沐浴更衣。

    然後,他愉快的用膳。

    膳後,他便在園中散步。

    良久之後,他才返房行功。

    董仁此時在城內忙碌著,他早已召集安家昔年之管事及他們的親人,他們早巳研究妥如何復工以及安排生意。

    董仁一接過鉅銀,便下令啟動。

    首先,他們召集工人們及各發三個月的工資。

    因此,大家皆歡!其次,他們開始按計劃部署著。

    又過三日,李、池二位木材商之遠親一入城,便被人引導會見董仁,董仁便陪他們上山會見安弈軒。

    他們略敘之後,便進行交易。

    安弈軒便以七百餘萬兩白銀買下李池二府的山林、店面,賣方亦欣然的直接申謝離去。

    董仁便略述這四天之工作情形。

    安弈軒申謝道:「夫子辛苦矣。」

    「理該效勞!公子有意買下其餘的店面否?」

    「此舉對大家有益嗎?」

    「有!一來可方便賣方之資金調度,二來,可統一經營,對本城之繁榮必有助益,此外,此投資大有利潤。」」好!」

    不久!安弈軒又交給他一千張一萬兩銀票。

    董仁不由亢喜的離去。

    他在這些年來,一直觀察柳州及苦思如何為自己及柳州打開新局,他已經有計劃,他一直只盼財力之支援。

    如今,他可以放手行事啦!他一返家,便率二子開始出去置產。

    久盼解套之商人紛紛售產。

    一傳十,十傳百,董仁父子三人便天天忙於置產。

    又過七日,他們已耗光銀票。

    這天上午,董仁攜地狀及清冊會見安弈軒。

    安弈軒便含笑聽著。

    良久之後,安弈軒又交出剩下的銀票。

    董仁更放手置產啦!安弈軒匆匆離去啦!這回,他自洞中取出一萬五千張一萬兩銀票及金銀。

    他便又沿山區趕返莊中。

    他便先收妥財物及沐浴更衣。

    然後,他行功歇息。

    又過一日,董仁在這天上午上山會見他及報告著。

    他一聽鄰近縣城也有不少人欲售產,而且大有利潤,於是,他交給董仁一萬張一萬兩銀票,董仁險些昏倒。

    不久,他已匆匆離去。

    安弈軒便又把地狀埋在櫃下。

    然後,他又專心行功及練掌。

    因為,他一直防範惡人找上門。

    且說董仁攜鉅銀離去之後,他便在當天晚上與二子、四位管事以及八位夫子和十六位青年在自家酒樓用膳。

    席間,他詳加分工及指示著。

    他勉勵眾人以繁榮柳州為己任。

    他更贈每人三百兩白銀。

    眾人為之亢喜。

    翌日起,眾人便按分工忙碌著。

    董仁父子則來者不拒的買下產業。

    又過三日,他們終於買下柳州下游之所有船行。

    他們更擁有造船及修船處。

    他們把買來之產業分別交由那二十八人率人接收。

    這些人除接收產業,更預付每位下人三個月工資。

    他們便似散財童子般天天撒錢。

    不知不覺之中,柳州及週遭縣城之主要行業,山林、田地、油行、鹽行、車行及船行紛紛落入安弈軒之名下。

    董仁更一批批的向安弈軒報告著。

    安弈軒除了申謝及收下地狀,只能詢問缺不缺錢?董仁一聽之下,便膽識更旺。

    這天,他陪安弈軒及石縣令搭船巡視江面。

    他詳述搭建浮橋之可行性及功效。

    安弈軒欣然同意。

    石縣令亦准他們動工。

    於是,六十條大船被大索串連在一起,更以數百支數十丈之巨木釘在江中,將六十條大橋牢固的連在江面。

    大批厚板及圓木更緊綁及鋪於船上。然後,他們以馬車運貨及人員試行著。

    城民亢奮的日夜通行著。

    又過半個月餘,柳州大橋在安弈軒及石縣令剪綵之後,炮竹聲大作,百姓紛紛舞龍耍獅跟著他們沿橋而行。

    一百對老夫婦更由子孫牽扶過橋。

    百姓們紛紛隨行。

    大家為之大喜。

    大家紛紛歌頌著安弈軒。

    因為,此橋一通,兩岸的人不必繞山路!人員及貨物皆可以迅速的通行,更方便外地人之南來北往。

    此橋不會影響木材由柳江上游流放而下,因為,此橋之中央以巨木及厚板架著一個寬廣之橋洞。

    此橋可謂設計得極具精心巧思。

    橋上人車南來北往,橋下則巨木似巨龍般流過,此景迅即形成—個別處瞧不見之勝景,不少人紛紛讚賞著。

    此外,大批貨船及客船更在柳江下游匯合黔江馳往各地,船上之船夫皆是年青力壯之少年家。

    他們的熱枕及幹勁普獲佳評。

    他們更隨時小心防範著劫匪。

    柳州因而成為米油鹽材之集散地。

    它日新月異的進步著。

    昔年被迫出外討生活之人紛紛返鄉。

    他們更帶來討生活之人力。

    人力加上財力,更加速柳州及附近城鎮之繁榮。

    一向地大人稀的荒景立即消失。

    尤其田間皆有大批人在耕種著。

    山上更天天傳來歌聲及伐木聲。

    大家皆忙得挺愉快的。

    大家皆不必擔心家計啦!這天上午,董仁率二子送帳冊及銀票入莊。

    他先退回置產所剩之三千七百張一萬兩銀票,然後,他另送上五百張一萬兩銀票以及一批金銀。

    因為,他已在這段期間創造出五百餘萬兩之盈餘。

    安弈軒大喜著。

    不久,他各贈他們一萬兩銀票。

    他更吩咐他們另贈那二十八人各一千兩銀票。

    此外,他吩咐各增加每人工資三成。

    董仁父子亢喜的申謝離去。

    他們便先各賞那二十八人一千兩白銀。

    他們吩咐那二十八人轉達增加工資之喜訊。

    那二十八人險些樂歪啦!他們紛紛轉告此項喜訊。

    下人們一獲訊,紛紛大樂。

    大家幹得更起勁啦!翌日上午,安弈軒便人衙贈送三萬兩加菜金。

    他更入銀莊存妥四千萬白銀。

    翌日上午,董仁陪安弈軒攜祭品到城內柳侯墓前祭拜。

    立見墓碑題道:「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墓」。

    董仁道:「若無柳侯,絕無今日之柳州。」

    「是的!柳侯當真埋於此地?」

    「不!此乃衣冠塚,柳州人以墓誌恩。」

    「原來如此!挺淒涼哩!」

    「是的!請公子雇工整治之!」

    安弈軒道句好,便遞出一疊銀票。

    董仁道:「此墓位於城內,宜檀木立亭設椅辟成百姓及遊客歇閒處,俾弘揚柳侯生前開發柳州之恩。」

    「好主意,順便整修柳侯祠吧!」

    「好!」

    柳侯祠位於墓前數百步,門聯曰:「文能壽也,惠以養民」,取自文惠侯二字也。

    祠內正中柳侯像。

    右壁有「韓文蘇字柳侯碑」,即文為韓昌黎,字為蘇東坡。

    二人內外瞧一遍之後,便商量妥整修之處。

    二人便回到柳侯墓附近觀察及商量搭亭設椅。

    又過良久,二人才收妥祭品離去。

    不出二日,大批工人已在柳侯墓及柳侯祠內外整理著。

    接著,墓旁辟池,另設二亭,亭內設桌椅,亭外則處處植樹種花,祠外更詳加佈置著。

    通往柳侯祠之大小道路更鋪得平整。

    又過一個月餘,柳侯祠已經裡裡外外煥然一新。

    安弈軒瞧過一遍之後,讚道:「好似一座公園哩!」

    董仁含笑點頭不語。

    不久,二人已含笑離去。

    當天下午,便有不少城民入內參觀。

    又過三天,石縣令陪一吏入內參觀。

    該吏乃是吏部之大吏,他奉旨出巡及考核吏治,他內外瞧了三遍,仍然捨不得離去的連連欣賞及讚美著。

    此事便列上石縣令之政績。

    該吏更保證石縣令可以出頭天,石縣令為之大樂。

    本書源自看書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