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新宋 大結局

正文卷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 / 阿越

    十月七日,末未時分。

    隘門以東約七十里,飛狐城。

    飛雪越來越大,上午的時候,雪似乎是要停了,可過了午時,天突然陰沉沉的暗了下來,然後又開始下雪來,這雪飄了一個時辰後,開始變大,密密麻麻的,還伴著北風,打得人連幾步之外的東西都看不清楚。

    韓季宣冒著大雪,登上飛狐外城的南城,巡視著飛狐城防。他今年三十多歲,出身大遼最聲名顯赫的家族——宋遼兩國,各有一個韓家,都是世代顯貴,非他姓可比。但相比而言,大遼的韓家,比起宋朝的相州韓家,不僅歷史更加悠久,地位也更加高貴。從仕大遼太祖皇帝的韓知古算起,直到當今遼主在位,韓家都是尊貴的名門望族,他們曾經捲入謀反與叛亂,參加宮廷政變並不小心站錯隊,甚至喪師辱國但不管做了多少錯事,韓家都會被原諒。在韓家最鼎盛的時候,他們幾乎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宰。不過,早在先帝在位之時,韓家就已經開始衰落,儘管先帝耶律洪基看起來是昏君,可是也是在他的統治期間,大遼的科舉取士有了第一次突破。而相對的,韓家這樣的傳統宮廷貴族受到冷落。到當今皇帝登基以後,情況變得更加惡劣,首先,韓家幾乎沒有捲入耶律乙辛之亂等一系列事件中,這不完全是好事,因為這也意味著他們遠離政治的中心,於是,他們順理成章的也喪失了獲得新皇帝信任的機會,比這更糟糕的是,擁有極大權力的皇后對他們也沒什麼興趣;然後,儘管關於新皇帝與他的父親之間有許多的傳聞,但是這位皇帝比他的父親更加熱衷於改革用人制度。這意味著,科舉進士與軍功將領們一起取代了宮廷侍從,前者擁有更大的權力,甚至皇帝與蕭佑丹還以輕蔑的態度對待一些古老的傳統,比如北南樞密院與北南大王府,原本理應由固定氏族的人出任最高長官,但他們毫不在意的踐踏這一切。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皇帝的權力基礎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幾年前,一道具有濃厚象徵意義的敕令幾乎就成為法令——幾十年來,契丹內部不斷有人呼籲在耶律與蕭姓之外,讓每一個契丹人都擁有自己的姓,並且每個小氏族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姓氏!但每次這種建議都被拒絕。而這種呼聲,在衛王蕭佑丹執政的時代,更是越來越高。如果衛王不是死於那場陰謀,韓季宣毫不懷疑這道法令最終會頒布。

    大遼在蛻變。

    而且,這並不是從當今皇帝即位後開始的,因為早在很久以前,大遼皇帝就已經選擇了漢人的服裝做為隆重場合的唯一正式的服飾。而最後一件象徵性事件,必然是每個契丹人都擁有漢姓。

    但韓家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依然擔任著各種高官,出入皇帝與皇后的宴會,與最高貴的家族通婚,可事實上,他們遠離決策圈,這二十年來,皇帝做的任何決策,都不曾咨詢過韓家半句。

    只有韓季宣等少數人對此感到恥辱。但他卻只是一個旁支的庶子,微不足道,三十多年來,沒見過任何后妃與公主。但他也恥於依靠自己的姓氏謀取一官半職,他選擇了成為了軍功貴族這條道路。韓季宣不到二十歲便參加了大遼的軍隊,參加了許多次戰爭,鎮壓過阻卜的叛亂,還曾經在東京道擊敗過發生摩擦的高麗人。他靠著敵人的首級獲得了今日的地位。

    但這一次的戰爭,他站在了耶律信的對立面。儘管韓季宣一向被視為是耶律信麾下的親信將領,但他堅信這場戰爭極為不智。耶律信開疆拓土的野心在他看來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大遼首要的事情是鞏固南邊與東邊的邊防,而不是惹事生非。然後他們應該花費幾十年時間,徹底消化北部的生女直與西部的阻卜人。無論如何,這些部族擁有的自治權都太大了。甚至,他們還有一個龐大的東京道都還沒有消化完畢。儘管那裡已經郡縣化,渤海貴族們也被遷到了中京,可是渤海國的痕跡還是太重了。蕭佑丹不止一次試圖繼承歷代那些有識之士的遺志,想要在東京道修築系統的防洪工程,但每次都面臨著強大的反對——而反對的理由一直是非常諷刺的"勞民傷財"。

    宋人與西夏人愛做什麼便做什麼好了,大遼的情況與他們完全不同。在這一點上,他與韓拖古烈們也有極大的分歧,而是完全站在耶律沖哥一邊。戰爭的確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與誰的戰爭!

    到目前為止,契丹融合得最好的就是奚人,如今這個部族幾乎已被人遺忘。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因為契丹與奚人的族源相近,但在韓季宣看來,以前鬆散的統治方式已經過時,這個才應該是大遼的目標。將不肯融合進這個國家的部族一個一個的全部清洗掉,賣給南海那些南朝諸侯們去做奴隸。所以,如今本來應該是天予其便,這幾乎是上天給大遼的一次機會——竟然有那麼多人肯為奴隸出大價錢!他們能夠給遼國想要的一切東西,金、銀、絲綢、銅錢,還有無數的奇珍異寶。甚至連糧食與鐵器他們也拿得出來!

    南朝的野心固然路人皆知,可是對抗的辦法未必就一定要先發制人,偶爾也應該學學後發制人的。任何一個國家若想要長久的存續下去,能屈能伸都是必修之課。

    但是,不管韓季宣有多少想法,連耶律沖哥在大遼中樞都沒有多少影響力,他一個小小的飛狐縣令更是人微言輕。

    失去耶律信的歡心後,韓季宣被打發到飛狐縣來,統領這座城池中的六千餘兵馬。

    與大部分同僚不同,韓季宣堅信飛狐遲早會成為戰場。他對如今的南朝有所瞭解,所以,他相信,一旦河北戰場失利或者無功而返,宋軍很有可能發動報復性的反攻,甚至他們很可能會妄想借此機會一舉"收復"幽薊。而他對耶律信的南征一點也不看好,因此可以說,開戰幾個月來,他一直都在等待著從河北傳來大軍無功而返的消息。

    時間拖得越久,韓季宣就越發的警惕。

    而飛狐的敵人,當然是東南的五阮關與西南的倒馬關。為了以防萬一,他甚至在通往五阮關與倒馬關的兩條道路上,各部署了一個小寨,一旦有警,小寨便可以燃起狼煙,讓他早做準備。

    不過,此時此刻,韓季宣倒並不真的認為會有任何危險。只是長期的戎馬生涯,他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如果外面是冰天雪地,那麼他也不應該呆在暖和的地方。他登上城牆巡視的話,守城的士兵們便也不會再有怨言。

    外城的東、南兩面城牆各有幾十名士兵,西、北兩城則更少,當韓季宣出現時,一些人在抖掉他們的斗笠和蓑衣上的積雪,一些人躲在女牆後面低聲交談著,因為大雪阻隔了視線,每次都要韓季宣走到他們跟前,他們才會大吃一驚,然後不知所措的站起來。不過韓季宣並沒有責罵任何人,這樣的鬼天氣,沒必要也不可能有過多的要求。他只是威嚴的朝他們點點頭,然後便離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士兵們。

    巡視完外城之後,韓季宣便回到內城的官衙中休息,他心裡還在關心河北的戰局,如果河北也下起這樣的大雪,對於大遼來說,或許倒是一件好事。回到官衙不久,一個裨將前來求見,看守靈丘古道上的一個烽燧的幾名士兵應該換班回來了,但卻一直沒有蹤跡,他擔心路上遇到什麼不測,打算雪停之後,便帶人去找一下。因為韓季宣已經下令關閉城門,特來請令。韓季宣知道附近多有狼群,倒也未以為意,略一思忖,便扔給他一支令箭,然後移到火爐旁邊,捧起一卷《資治通鑒》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南朝司馬光主持編撰的這套書,許多年前在南朝曾經完成雕版,印了千餘套,分藏於南朝各州的藏書樓、圖書館,坊間難得一見,至於外國則只有大遼與高麗各獲一套贈本,都被藏於兩國宮廷的藏書樓上,極少人有機會見到。但南朝民間有不少讀書人專門去藏書樓抄錄,因此也有些殘卷流傳到了大遼,韓季宣偶獲兩卷,便視若至寶,無論去哪兒,都隨身攜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