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日月同光耀大明

正文 第五章 初見魏忠賢 文 / 憶塵封一逸軒

    第五章初見魏忠賢

    在王承恩的伺候下,梳洗過後只覺得神清氣爽朱思明,在寢宮前殿中用過午膳後,對王承恩說道「王大伴,孤受傷的這段時間裡,王府中沒發生什麼事情吧?」

    「回王爺的話,王府內一切正常,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不過,在您受傷時,老奴在您身上發現了一件東西,這東西方方正正的,每天還會發出一些聲響,而且上面還會有一些畫面閃過,老奴也搞不明白,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有個小太監看到,好像就是這東西砸中了您,還有您那塊先皇御賜的隨身玉珮,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就炸裂了」王承恩一五一十的向朱思明說道

    朱思明不由得大奇,有些驚訝的開口說道「哦!還有這事?王大伴,那東西在哪裡?你去把那東西拿來,給孤王看看吧!」

    聽到朱思明的話,王承恩開口回應道「是王爺,老奴這就親自去拿」於是就要轉身離去。

    朱思明想了想,叫住他道「嗯!王大伴,孤王先去書堂,等下你拿後,直接拿到書堂給孤即可」

    王承恩躬身領命,於是離開去拿那件物事去了。

    朱思明根據腦海中朱由檢的記憶,慢慢的信步走在去書堂的路上,朱思明一邊走著路,一邊不停的在心中進行回想,他不斷的在腦海中搜尋著,有關於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以後,歷史上所發生的各種重大事件。

    通過回想他記起了,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三件大事,但是這三件事都不是什麼好事,一是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初五,山西靈丘與渾源州的地震,以及天啟六年(1626年)七月初一常州和蘇州等府的風災以及水災,不過這兩件事與他的關係不大,主要是他目前還沒能力管,也輪不到他管。

    至於最後一件事情,朱思明就有些重視了,那就是發生在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的,陝西流民起義。朱思明記得,當時自己在北大學習歷史的時候,教授自己的教授曾經講過,明末所有農民起義,十有**都發生在陝西,如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而這一次發生在,天啟六年八月的陝西流民起義,則是這一切的開始,它直接掀起了,明末此起彼伏的民變起義浪潮,並且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覆滅。

    朱思明想到這不由得自語道「看來得盡快的,把這些東西給寫下來,以免自己到時候忘記了,而且自己得要早作打算,否則到自己登位時,處理起來會相當的麻煩」

    朱思明在心中暗暗的計算了一下時間,而後在心裡想到,今天是萬曆六年五月十六(1626年5月30日),如果歷史上沒有記錯的話,那麼到自己登基做皇帝的,天啟七年八月丁巳(1627年10月2日)還有大概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自己必須得利用這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來打好基礎才行。時間對於自己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一點都不能浪費了,而且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得要好好的計劃一番。想到這,他加快了自己的腳步,向書堂那邊快速的走去。

    不一會兒,朱思明憑藉著腦海裡的,朱由檢的記憶,來到了信王府邸中,位於寢宮左側,西三所下方的書堂前,這是一個明代比較典型的,以廊廡(讀wu)院的佈局方式所建立起來的庭院,朱思明慢慢步入書堂外的庭院大門,細細的觀察起整個庭院的情況,正前方就是書堂所在的殿堂了,而兩邊則按照左右對稱的方式,建起了兩個長長的迴廊,如果從上方俯瞰,整個書堂就如四合院少了一合院一樣。

    朱思明徑直走到書堂門前,用手輕輕一推就打開了門,此時,一陣古樸的的書籍香味,隨著打開的門,向人迎面撲來,朱思明很是享受這樣的書籍香,深呼吸著快步跨進書堂,來到了書案前,慢慢坐了下去。這是一間大概120平方米左右的殿堂,一排排製作精美的書架,依次順牆擺放著,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各種經史子集類的書籍。

    朱思明所坐的書案,擺放在整個書堂大殿的中央,正對大門的地方,書案上放著上好的文房四寶,還有不少已經打開了的,經史子集類書籍,書面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的小字,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原來的朱由檢也是一個,很喜愛讀書的人,朱思明隨手拿起一本,隨意的一頁頁翻看著,不過他卻沒有給予,手上的書本太多的關注,而是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腦海中,努力的回憶著他那來自21世紀的記憶呢。

    這時王承恩從門外進來,手裡拿著一個長處比磚塊短些,寬度卻略比磚塊大的黑色的,呈扁平狀的東西走了過來,朱思明抬頭一看,立馬傻眼了,這不是他的手機嗎!

    「快,快點拿過來我看看」朱思明激動的連「孤」的自稱都沒說,就急忙的站起,快走幾步來到王承恩面前,一把從王承恩手裡搶過手機,為此還差點把王承恩給撞倒了。

    朱思明一邊按著開機鍵,一邊在心裡默默的念叨著,老天保佑千萬不要是壞的,一定要能用啊!千萬千萬要能用啊!朱思明為什麼這樣著急呢?

    那是因為,他們考古與搞歷史研究的,有時候都會遇到一些,需要查資料的,不明白的東西,而且考古的話,全國各地的跑,有時候根本沒有計算機與網絡給你查資料用,所以朱思明在手機上下載了一部,詳盡版圖文維基百科全書,還有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合編本完整版。

    這簡直就是作弊的神器啊!有這兩樣東西,這對於朱思明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真的可以說如虎添翼啊!所以他非常的著急,老天爺也真沒叫他失望,按了開機鍵幾秒之後,一聲現在在朱思明聽來,比仙音還要美妙動聽的鈴聲響起,朱思明熟悉的華為手機的開機動畫出現了,朱思明頓時激動的難以自持,興奮不已。

    朱思明高興過後回過神來,對王承恩說到「王大伴,這件事情還有誰知道,有幾個人看到過這個東西?」

    王承恩恭敬的回答道「回王爺的話,看到這件事物的人,只有老奴我與一個小太監,那天就是他看到,您被這東西砸到的」

    朱思明聽完沉思了片刻,而後說道「王大伴,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讓其它人知道,你看有沒有與這個東西,比較類似大小相近的物品?」

    王承恩想了一下回答道「王爺,您是不是不想讓,其它人知道它的存在?」他指了指朱思明手上那猶如板磚一樣的東西,接著說道「老奴那裡有一塊和這東西差不多大小的銅鏡,老奴可以把用火把它燒黑,然後對其他人說就是這個東西砸到了王爺您」

    朱思明看到王承恩,不需要自己明說,很快就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並且給自己想了這麼一個好主意時,不住欣慰的點頭道「嗯,王大伴,有你在孤身邊聽用,甚好!」

    王承恩道謝,而後問道「老奴謝王爺誇獎,王爺那個小太監高起潛,老奴就把他給……」王承恩五指併攏,用手做了個下切的動作。

    朱思明小聲的一邊念叨著「高起潛、高起潛、高起潛」一邊正努力的回憶著高起潛在歷史書籍中的記載

    「高起潛,明末宦官。崇禎初為內侍,以知兵稱。其與曹化純,王德化等深受崇禎器重。崇禎五年(1632)高起潛,督諸將征孔有德叛亂。旋督寧、錦軍,鎮壓農民軍。九年,任總監,分遣諸將御清軍,怯丑不敢戰,惟割死人首冒功。」

    「崇禎十一年(1638年),皇太極命多爾袞、岳托等越過長城,大舉深入。明朝以盧象升為督師,宦官高起潛為監軍。負責督軍迎敵。而高起潛與兵部尚書楊嗣昌皆不欲戰,力主和議,遇事掣肘,導致宣大總督盧象升孤軍作戰,結果盧象升孤軍奮鬥,在矩鹿賈莊血戰而死。這年冬天,清兵大蹂畿輔,連下四十三城。次年,清兵南下入山東,攻破濟南,俘明德王朱由樞。然後清兵由山東回師出塞,明軍皆尾隨不敢擊,這次出塞,清兵俘漢人四十六萬餘,獲白金百餘萬,滿載而歸」

    「十七年,李自成攻京師,高起潛監寧、前諸軍,中道棄關而走。福王時召為京營提督。後清軍南下,史可法戰死,起潛投降。」回憶完高起潛原來歷史上的生平,朱思明不由有些怒意的想到,這樣的人都不該死嗎!算了讓他早點死了吧!以免他日後幫助敵人來禍害自己。於是對王承恩說到「嗯,你看著辦吧王大伴,但是不要讓人察覺到」

    王承恩恭敬的回道「是王爺,老奴曉得的,老奴必定會做的滴水不漏,請王爺放心」

    王承恩的話才剛剛說完,一個小太監就快速的跑進了書堂,對著朱思明跪下報請道「啟稟王爺,有聖旨到,魏公公前來宣旨,目前正在承運殿中等待王爺接旨」

    王承恩聽完後,急忙向其說道「快快前去,速速準備香案,王爺隨後即到」

    看到小太監領命後,急急忙忙的又跑了出去後,王承恩轉過頭,接著對朱思明道「王爺我們速到承運殿接旨吧!老奴猜想,來傳旨的必定是那魏忠賢,萬萬不可讓他抓到王爺的把柄」

    朱思明回道「嗯,就依王大伴,走吧!咱們到承運殿去,去看看那魏忠賢,今天來是想搞些什麼鬼!」於是兩人一前一後,朱思明走前王承恩在後的快速走出書堂向承運殿走去。

    朱思明經由後堂步入承運殿後,首先看到,一個身穿紅色官服胸口印著四爪團龍的老太監,安坐在主位上(注1),舉止帶著點不男不女的妖嬈正喝著茶。邊上還有一個小太監正在給他按摩著肩膀。

    那人聽到腳步聲,抬起頭來看了一眼,他看到了身為信王的朱思明走了過來,可是他就像沒有看到似的,看了一眼就繼續低下頭來喝茶了,朱思明不用任何人介紹,也知道這人絕對就是魏忠賢了,因為便翻中國所有朝代的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太監能夠有魏忠賢這樣囂張的,皇帝穿的是五爪團龍袞服,他穿的是四爪團龍服,出行都是萬人左右的排場,皇帝叫萬歲,他叫九千歲。真可謂是千古第一宦官。

    待朱思明來到近前,魏忠賢這才放下茶碗,坐著伸了伸胳膊腿,然後慢悠悠的站了起來,從邊上一個小太監的手裡,接過一卷明黃色的布卷,用左手把他高高舉起,做足了姿態後,才用比較正色的神情看著朱思明道「聖旨到,信王接旨」

    還好朱思明比較清楚這時候的規矩,急忙跪下,雙手報請貼地大聲道「臣弟,朱由檢接旨」

    聽到這句話後,魏忠賢才打開黃色布捲往下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些日子聽到吾弟受傷之消息,朕與皇后甚憂,食之無味,睡之無眠,然,今日聽到吾弟醒轉之消息,朕心甚慰,特賜千年人參六株,千年何首烏六株與吾弟,朕之兄弟現只餘五弟一人還建於人世,望望吾弟好好將養身體,切記、切記。因朕與皇后多日不見五弟,甚念,特招吾弟明日進宮面聖,欽此」

    聽到欽此兩字,朱思明知道聖旨已經念完了,該自己開口了,於是他把雙手高舉過頭,接過魏忠賢捲起,並遞過來聖旨後,向著聖旨低下頭大聲說道」臣弟,朱由檢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說完這話以後,朱思明又對著聖旨叩了三個頭後,這才慢慢站起身來,用雙手把聖旨遞給了王承恩,讓他放到香案上,送到家廟裡去供奉起來。

    魏忠賢剛剛宣完旨後,就已經又旁若無人的,在主位上坐下,悠閒的喝起了茶來,朱思明知道現在的自己,還不具備和魏忠賢叫板的能力,所以不得不堆起了笑臉,從旁邊曹化淳那裡接過一張銀票,遞給魏忠賢道「魏公公近來辛苦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還望魏公公笑納」

    魏忠賢慢慢的抬起頭來,瞟了朱思明一眼後,用其尖利的讓人牙癢癢的聲音輕蔑的道「信王客氣了,老奴可不敢當」

    朱思明強忍著滿腔的怒火,心裡默默的,不停的念叨著「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親切的對魏忠賢說道「魏公公整日為朝廷奔忙,十分辛苦,孤王十分敬仰,所以這點小小的心意不成敬意,還望公公能夠收下」

    這時魏忠賢才慢動作一般的,伸出手接過銀票道」那咋家也就不與信王客氣了,就多謝信王了,咋家這就回宮繳旨,信王告辭」說完也不等朱思明說話,起身就帶著跟隨的小太監走出了承運殿。

    朱思明不管心中是如何的怒火中燒,還得在其身後說道「魏公公一路走好請恕孤王不能遠送了」

    直到看著魏忠賢的身影在門口消失後,朱思明這才回轉回來。王承恩這時安放好了聖旨,回到了承運殿。朱思明怒氣難平,餘怒未消的對他說道「王大伴,隨孤到書堂去,孤有要事要交予你」說完,朱思明就毅然轉身出了承運殿,向書堂快步走去。

    王承恩疑惑的呆立了一會兒,心想王爺這是怎麼了,哪來這麼大的火氣呢!直到朱思明都走出了承運殿一會兒之後,王承恩才回過神來,急忙掀起了自己袍服的下擺,就快速的追了出去。

    在去書堂的路上,朱思明鐵青著臉,一言不發的走著,來到書堂前,朱思明讓跟隨著自己的護衛退下後,快步走進了書堂,王承恩這時才追趕上來,氣喘吁吁的,趕忙跟隨著朱思明進了書堂,而後來到朱思明面前,開口對朱思明道「王爺息怒,在王爺羽翼未豐之前,還請王爺暫且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啊!王爺」

    朱思明什麼話也沒說,來到桌前提筆寫了兩張紙後,嚴肅的對王承恩說道」王大伴,孤交給你一件事,望望請你一定要辦妥,且不要讓除了這張紙所寫的任何其他人知道此事,你明白了嗎?」

    王承恩恭敬的用雙手接過,寫滿了字的兩張紙,而後雙膝跪下真切的說道「請王爺放心,老奴必定用心辦妥此事,絕不讓他人有所得知」

    朱思明點點頭,扶起了王承恩接著說道「還有,今日你統計一下王府中,所有宮女、太監和禁衛的數量,以及王府庫房中的所有財貨,明日及時的回報於孤知曉」

    (本章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