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扎頂滑桿抬新娘 小紅紅

第2卷 第五十一章 打糍粑 和米豆腐 文 / 趕牛牛

    然後,糯米要泡上三到四個小時。用筲箕經四至六小時以上把水濾干。打糍粑時,直接將泡好的糯米,倒入上大汽的熱蒸中。猛火蒸到木蒸,再上大汽,約15至20分鐘。即蒸腳、用手摸去,燙手時,即糯米熟成飯。

    扯蒸的漢子,必須是大個,大力氣的勞力壯漢子。在蒸鍋裡,壓上幾瓢冷水。把沸騰汽人的蒸汽,壓下去避免傷人。二有利於,一蒸接一蒸,上蒸、添蒸、接著蒸而不干鍋。

    泡糯米不能過時,泡過了蒸出來是亂粑飯,不清澈,打不成糍粑。時間不夠,則蒸不熟,生米也扎不出坯子。五千年,中華文明。人們勞動沉澱的豐富智慧,歌頌著那個時代。傳統、樸實、熱鬧。而豐裕的農村傳統過年氛圍。

    堂屋裡,鋪起兩塊門板。兩邊,座有十三四個女性。有奶奶、有外婆、有婦女。有未看人家的閨閣女孩,還有中偏大年歲婦女。每塊門板上,放著兩個青亮、青亮的菜油碗。

    一個青亮、青亮的菜油碗。供捏糍粑的老奶奶、老外婆、閨閣女孩和中偏大年歲婦女。在手心裡搓糍粑團坯子,掐坯子坨,在門板上拍打時,糍粑不沾手,擦手用。

    一個青亮、青亮的菜油碗裡。放著把,兩寸寬斬須毛刷。供兩塊門板上,四個麻利年青婦女,刷在門板上搓糍粑坯子、掐糍粑糰子用。

    四個婦女,一邊「噗!噗!噓!噓!……」吹氣喊燙。一邊「嗦!嗦!……唆!唆!……」吹氣叫燙!……一邊搓著糍粑坯子,掐糍粑糰子。往搓粑粑坯子,拍粑粑的老奶奶,老外婆和閨閣女孩,偏大年歲婦女,面前門板上扔。

    拍糍粑的老奶奶,老外婆,閨閣女孩,偏大年歲婦女。撿起扔在門板上一個個糍粑坯子,在手心裡幾搓幾搓,放在門板上,三下兩下,幾拍幾打,糍粑坯子,就成了一個圓似月亮的銀白色糍粑。三個五個糍粑後,又把手兒在青亮、青亮的菜油碗裡沾點菜油,雙手幾擦、幾擦,又開始做粑粑。

    做好的糍粑,每五個一個碼子,放在案板上。打誰家的糍粑時,誰家就會有倆個人,用竹篩子或竹皮箕,循環著往自己家裡,端回去涼上,幾天變硬。然後,一個個掰開,用臘月裡的淨水,浸泡著。可吃到來年,端午季節還不變質。

    青年樸正緒和羅二爺,應邀來到老支書家,都知道他力氣大,就安排他專門在裡邊大鍋裡扯蒸。羅二爺,則在外邊鍋裡和米豆腐。

    廚房裡,大灶台裡、外兩口大鍋熱氣沸騰。一個六十掛零老漢,抱柴運柴燒著兩個灶的火。一個裡邊大灶,燒著硬劈柴火苗吞吐。淡淡柴煙輕繞、蒸汽瀰漫、糯香遠飄鄰里田野。外邊小灶,燒冬的過冬干棉梗,供羅二爺,劃和米豆腐。一鍋是十斤細米槳,加-平鍋,欠一寸淨水。持一根一寸粗,長長的、光光的、雜木棍,在鍋裡均勻的向同一方向絞動。

    米槳是,老支書婆婆子。早上請人,用家裡石磨、磨的。每作十斤米,兩作四白鐵桶子。米豆腐,開始收槳時。羅二爺,一邊加快在鍋裡絞動,一邊不停的「呵呵!……呵呵!……呵呵呵!……」火大了。「呵呵!……呵呵呵!……」火還大了。會燒糊,起黑鍋巴。老人家,您把火還退些。

    六十掛零老漢,就把外邊灶裡的柴,退轉到裡邊灶裡。一會兒,米豆腐熟了。羅二爺,用鐵瓢一邊「噗!噗!……」一邊「嗦!嗦!……」吹氣。將米豆腐,坯槳一瓢一瓢的。打進事先就準備好的各種木盆,臉盆裡冷槳,成米豆腐。然後,把它劃成豆腐塊,用臘月淨水泡上,吃到三月三前後也不會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