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魏野仙蹤

《》第一卷 青門引 第108章 ?等待見證的未來(八) 文 / 盜泉子

    南端門內,永樂宮中。

    自章德前殿而起,整座皇城都被有人蓄意施法擴散在宮闕間的聲音而驚恐了。

    灑掃的小黃門和宮娥,有些才入宮不久,只是仰著臉癡癡聽著,還想找出說話的人在哪裡。那些在皇宮這種烏漆抹黑的染缸裡待久了的太監,卻是心下了然——

    這是黨人一派勾連的太平道,這就要殺進宮裡來清君側了!

    當下就有心下藏不住事兒的太監,直接大喊起來:「亂軍,亂軍!亂軍要殺入宮中來了!」

    太監嗓音本來就不好聽,這哀嚎聲就像是送進全聚德後廚的騾鴨一般,聒耳不說,還拖得調子極長!說不定這也是個向著早朝上唱贊太監發展的有志氣的宦官,然而這一聲嚎,卻是在初聞大隊人馬向南端門前聚集叩闕時,就已經人心惶惶的皇城中一應人等,此刻就像和聲一樣,哭的哭,叫的叫,到處亂跑起來!

    這個時代,最為堂皇富麗的宮殿,就因為這一記擴音法術,徹底陷入了驚恐和狂亂之中!

    這時候,已經為封諝放入,自濯龍宮方向殺入皇城的孔璋一行人,也聽見了馬元義那為術法擴音放大的叩闕演說。

    孔璋眼裡精芒一閃而過,手持九節杖朝前一揮:「諸位動作再快一些,務必要將目標攔截在永樂宮處,不能讓張讓他們保護著目標逃出宮城去!」

    對孔璋這一派其實還很有保皇派特色的組織而言,政治光譜既趨近黨人,但又和帝黨、閹黨有著交集。無論劉宏怎樣昏君,但對這個帝國而言,他就是天然具有大義名分的神主牌。黨人一派幾次擁立宗室,試圖廢黜劉宏的計劃,也都因為天子理所當然的大義名分而事敗,主持其事者也不得不伏劍自殺。

    也正因為劉宏尚在,這位享國多年的昏君,對於大漢帝國的地方守臣仍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而在劉宏駕崩,袁紹宮變之後,這種大義名分就隨著皇宮被血洗,而徹底崩壞無餘。諸侯入洛陽、董卓廢少帝等等事變,也皆因袁紹宮變,血洗禁中而起。

    北部尉這樣准軍事化的治安部隊,究竟礙於漢制,至今無法得到有效的擴張,如果單純地傚法袁紹宮變,那也只是給各地守臣以絕好的借口,行董卓之事罷了。在這樣的前提下,北部尉最有利的作法,就是趁此機會一舉控制住劉宏,有此大義在手,才能統合中樞,才能展佈接下來的種種謀劃。

    但是要快!眼見得南端門前氣氛被搞得如此熱烈,真要讓太平道的人馬衝進來,那麼一切就都不必談了。

    至於自己這個太平道洛陽分壇祭酒的身份,以及執行委員的位置,曝光了之後也是留不住的。對此,孔璋倒也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但是這時候一定要搶在前頭,把劉宏連同他的老娘妻兒,全都掌握住。哪怕正面戰不過,還可以挾裹著劉宏出逃去北軍五營,借兵平叛。如此,就算甘晚棠乃至趙亞龍那些人再如何敢戰,在過大的人數差距面前就再也沒有回天之力,要麼殺出洛陽城去做流寇,要麼就只能捲鋪蓋從這個時空滾蛋!

    想到此處,孔璋也不再計較他往日的斯文風度,又是一通大吼:「還在磨蹭什麼?速度都快一些!」

    變亂至此,永樂宮中,卻是一片愁雲慘淡。

    大漢帝國那個蒙了祖先遺澤而端坐御座之上的皇帝陛下,再也沒了往日裡暢遊洛陽諸多宮苑,或青衣小帽,一副市人小販裝束,於宮中內市交易為戲的那股子快活勁兒了。

    此刻他就心緒不寧地坐在永樂宮正殿榻上,靠著他那位生母董太后,止不住地瑟瑟發抖。

    湊近了端詳這位也算在昏君榜上大大有名的漢靈帝,會發現這是個身量很單薄的年輕人,那青白色的孤拐臉上,還帶著一點小時候營養不良的痕跡。()而以歲數而論,這個年輕人也不過與魏野那不良仙術士同年而已。

    但是同身上雜著一股賊頭般野氣的青衫書吏相比,劉宏的身上就只得一股子無法讓人忽略的暮氣,特別是他青白色的臉上,還有一對明顯的黑眼圈。這個時代,夜生活無比貧乏,能熬夜熬出黑眼圈的人,不是苦讀如苦行修者的士子,那也只有劉宏這在男女之事上嗜好太過不健康的昏君了。

    這時候,劉宏雖然還在顫抖,卻還帶著哭音,無比怨毒地叫罵著:「朕也是高祖皇帝嫡脈,受命於天的帝王,豈這般德薄!甫一登基,便有陳蕃、竇武這樣大逆不道、凶頑可恨的賊子作亂,本以為人心都是肉長的,朕在禁中,對天下臣民,豈不是有天高地厚之恩,使文臣武將,盡得厚養之!文官要求高位,朕連三公、州牧,都標出價來,聽由他們出錢來買,廷尉崔烈當初欲求司徒之職,朕念在他乃天下名士,特允他半價買官——上天有眼,朕豈是無德之人!」

    這樣的自哀自憐,實在也足夠奇葩,假使高祖劉邦這積年的老流氓復生,聽到這樣自誇,也得噴自己這不知多少輩的重孫子一臉血。

    罵過了,劉宏抱著自己老娘又是大哭:「朕對這都下百姓,又有什麼苛政不成?四下新造宮苑,朕以當年周文王為榜樣,聽許都下民人同樂。雖然佔了些城郊田土廬舍,然而許百姓長睹天顏,難道朕還錯了不成?」

    哭到後來,劉宏又是一通發狠:「既然這些叛民不識大義,就和那些騷擾宮禁的文官一概算作大逆,待大軍一到,就將此輩統統抄家滅族,財貨充入西園,女子罰為官妓!」

    他在這裡滿心痛恨,坐在下首,自永安宮而來的何皇后卻不耐再聽了,尤其是自己幼子劉辯,由董太后撫育的董侯劉協,都被自己父皇這模樣嚇得哇哇大哭。這哪裡還像是皇家寢宮,簡直就是民間富戶,遭了賊也沒有這樣指天咒地丟臉樣子。

    何皇后起身向著董太后斂衽一禮,正容道:「阿母,此刻在此哭泣,也是不成事的。縱然張常侍此刻遣人去北軍五營並調西園禁軍入衛,怕也是緩不濟急。何況如今外面都鬧得這般沸反盈天模樣,西園禁軍卻仍不來彈壓,可見也是個靠不住的。媳婦見識短淺,但張常侍、趙常侍他們都是宮中的老人了,也是伴駕幾經波折的,何不就請他們進來,拿個主意?」

    董太后抱著自己這個皇帝兒子,也是被哭得沒了主意,只能抱著一頓心肝兒肉地哭叫。此刻聽何皇后這樣說,也像是快要溺斃了的人看見眼前漂過一根稻草,連忙點頭:

    「說的是,說的是,快把張讓、趙忠、曹節他們幾個都喚進來,這鬧成這樣子,他們還想討什麼便宜?天降災異什麼的,我是不懂,但真讓亂軍衝進來,他們幾個還想得什麼好果子吃不成?」

    說起來,張讓、趙忠這些大貂璫也是走運背時,尤其是張讓,才遇見自家居停裡鬧妖怪魚草,接著又是家裡正宅冒出巨蛇,還引發火災,也不知道此時此刻,宅邸被燒了多少。進宮求見劉宏,這做皇帝的卻在裸游館裡舉行**舞會,以此來歌頌世間晚春勝景。

    好容易劉宏盡了興,準備補個眠,卻被張讓求見掃了興致,大發雷霆之下就命人攔著張讓不許請見。張讓只得又跑來永樂宮搬來董太湖做救兵,不料就是此刻,外面傳來太學生召集都下軍民叩闕的消息,不但劉宏嚇得朝他母親這裡跑,何太后也覺得情況危殆,帶著自己幼子來見太后。

    劉宏這種人,聰明勁兒是有一些,然而太好享受,又沒有恆心毅力,所以才將諸事委於張讓、趙忠這些十常侍中人。只要十常侍能搜刮財貨供他享用,哪怕十常侍刮地刮得天高三尺,散出去的子侄輩守臣濫殺無辜到屍山血海,劉宏也就能當不知道,還會主動賣萌裝傻,替自己這些有通財之誼的忠心臣下遮掩一下。

    但到了如今這樣緊要關頭,劉宏那絕對遺傳自劉邦的流氓素質就開始發作,那一通叫罵與其說是發洩,不如說是敲打,是逼著張讓、趙忠這些他忠心耿耿的奴才去替他處理這些大事。不管是聯絡北軍五營平叛也好,是走到叩闕隊伍面前行緩兵之計虛與委蛇也罷,甚至就是傚法了當年孝景皇帝之師晁錯,主動代君受過去死,去挨腰斬,劉宏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的。

    對於自己逢迎的這個皇帝到底是什麼成色,張讓心中也是再明白不過,和老搭檔趙忠對視一眼,張讓也只能苦笑一聲:「如此還有什麼說的?方才遣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報,南端門前,不止是清流黨人那一班書生,那群有謀逆跡象的太平道中妖人也在!若是只有清流黨人,你我奉詔,怎樣也能對付了。那班妖人,卻是不好糊弄,恨之恨周斌這無能之輩,不能早早將此輩拿下!」

    說到此處,張讓臉上也只有毅然決然之色,朝著殿下一群隨侍卻已露惶然神氣的內侍一揮手:「還愣著做什麼,準備車駕,招宮中侍衛、劍士護衛。再遣可靠之人盯好了封諝,要他率人死守南端門!」

    這樣一通指派下去,殿下內侍都是哄然領命而去,張讓朝著身邊這些好幾年交情的老搭檔們一拱手:「諸位,事已至此,我也別無他法,此刻,就只能拱衛太后、陛下及皇后娘娘、兩位小爺,速速出宮,避向北軍五營了。也就如此,大家才有一條活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