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浴血大兵

《》第一卷 第四百七十八章 抗戰全面準備 文 / 秋一秋

    二十九軍的強烈態度,進一步惹惱了日本人.

    小鬼子變本加厲,跑到平津市區進行巷戰演習以威脅華北軍民。

    日軍坦克、步兵在北平市內以民房、公共建築以及平民為假想故進行演習,從朝陽門到東交民巷的街道被坦克輾得亂七八糟。

    在朝陽門內一個11歲的小女孩對著日軍坦克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被坦克掃射並用履帶輾成肉醬。

    二十九軍不甘示弱,繼之在河北固安一帶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戰演習。參加的部隊有三十七師、一三二師和若干特種部隊,總兵力在5萬人左右。宋哲元將軍親自奔赴龐各莊現場指揮。

    隨後,駐華北的東北軍萬福麟部,商震的三十二師及駐河南新鄉的龐炳勳四十軍也都舉行了較大規模的演習。

    同時,蔣光頭在南京,也開始進行了戰爭準備。

    1.整編陸軍,取消路軍建制,改為集團軍,如第十九路軍,改成第十九集團軍。

    2.整編和建立特種兵,如戴笠的軍統機構。

    3.擴建空軍,成立航空大隊。

    4.改進軍需生產。

    5.國防工事構築。

    6.整修江防要塞。

    7.實行徵兵制。

    8.普遍實行軍訓。

    9.開發經濟資源。

    此時,華夏陸軍派系複雜,編製混亂,武器種類和制式不一,裝備器材缺乏,官兵大都行武出身,缺少精良的訓練,從這一點看,比日軍的軍事素質相差甚遠。

    蔣光頭命令設立陸軍整理處,任命陳誠為處長,計劃分期將全國陸軍訓練為教導師,未編成教導師以前整編成整理師。因蔣預計華日大戰將在1938年夏天開始,所以計劃自1936年至1938年每年整編20個師,3年完成整編60個師,以此作為國防骨幹。

    另外,蔣光頭還下令建立輕炮兵30個團,重炮兵5個團,騎兵10個師,戰車兩個團,裝甲汽車兩個團,高炮7個團,化學兵5個團,工兵3個團,通訊兵5個團,交通兵5個團,鐵道兵1個團,鐵甲車5個大隊。

    另外,將全國分為6個空軍區,設立第三第一兩個司令部,9個空軍大隊另5個中隊,4個運輸隊,建立260多個飛機場……

    這裡要特別提到兩點:一是蔣光頭一向崇尚德國的整軍佈陣戰術,再一個就是預計大戰爆發期限.德國式的整軍佈陣戰術,也許在德國是成功的,不失為有價值的戰術方法,具體到華夏是否可行?華夏兵的軍事素質差,派系複雜,相互間的協同必有問題。

    另外,華夏軍隊面對的是強敵日本,日方的重武器必然在步兵行動之前打擊,而華夏方面還擊能力此時mz東的軍事理論還沒有被人瞭解或是不願接受。游擊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還有運動戰、麻雀戰、地道戰……符合華夏人的性格和華夏當時的軍事狀態。當然這些戰術必須基於民眾和動員民眾。

    1936年連續發生成都事件和北海事件。華夏外長張群和日本大使川樾茂因兩事件而引起的馬拉松式的談判,雙方提出談判的核心都不是事件的本身,長達三個月的談判,華夏方面的目的是拖延時間,日本方面力圖要求更高的籌碼。英國報紙曾稱華夏不再「吃耳光、賠笑臉」,談判的中心內容仍是華北問題。

    成都事件:1936年8月,日本zf決定恢復成都日本領事館。按國際慣例,領事是商務代表,只能設於通商口岸,成都不屬商埠,而日本卻堅持在此地設領。因此遭到成都民眾的強烈反對。但日方對此不加理會,依然派領事野村率隨員入川。野村一行抵重慶後,派隨員深圳經工、渡邊洗三郎、田中武支、瀨戶尚四人先行前往成都。8月21日,憤怒的成都民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示威遊行,與四名日本人發生了衝突,混亂中,渡邊與深圳先後被青年學生打死,田中、瀨戶受傷。

    北海事件:成都事件幾天以後,中野順是以開藥店為名潛伏於廣西北海的一名日本間諜,其間諜活動早已被當地百姓察覺。為了抗議中野的不法行為,9月3日,北海群眾舉行示威,當天下午,中野被闖進藥店的三名買藥人刺死。

    兩事件發生後,日本zf立即抓住這兩事件大作章,外相有田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講話,陸軍、海軍、外交三相舉行會議,對華夏zf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軍部甚至叫囂:「如事件解決拖延下去,即行使兵力的決心。」由於日方的渲染和誇大,成都和北海事件在當時造成了很大影響。華夏國內各大報紙也紛紛以「成都月」、「北海月」為大字標題披露這兩個事件。

    9月中旬至12月30日,國民zf外交部長張群與日本駐華大使川樾茂就兩事件舉行了數次談判,日方提出:

    解散一切抗日團體。

    杜絕一切排日運動。

    實行共同防g。

    華北經濟提攜。

    減低關稅。

    張群外長提出五點反要求:

    1.取消塘沽、上海兩協定。

    2.取消冀東偽組織。

    3.停止不法飛行。

    4.取締走私。

    5.在綏東剿匪(指綏遠省東部偽蒙軍雙方要求背道而馳,談判無法進行。

    不法飛行,日方稱為自由飛行。

    《塘沽協定》確定冀東22縣為非武裝區以後,關東軍以監視非武裝區內是否撤除武裝為名目,沒有經過華夏同意,飛機經常在這個地區上空飛行,後來不僅飛出非武裝區,甚至遠至山東等地。不僅作為軍用,後來竟然發展成定期運輸旅客。後來,華夏當局公開命令華夏人在機場跑道挖了溝渠和建築障礙物,飛機實際已不能起飛降落。

    對冀東走私,華夏當局也開始採取對抗措施,凡是沒有輸入證明的物品,就是正當途徑進來的物品也當走私品全部沒收。在冀東積壓著無數的貨物,對日本的貿易打擊很大。

    日本zf與華夏的外交戰走到了軍人的前面,當發生了成都、北海事件以後,日本zf氣焰很盛,他們估計關東軍、華北駐屯軍的戰爭發燒友們必然有所呼應,尤其冀東走私和自由飛行受挫,發燒友們必不會坐視。可是關東軍、華北軍都很平靜,沒有任何積極的反應。此事使外交官員不解,一直到戰後,這些人寫回憶錄對此事也無法解釋。

    可見這些官和武將之間的心靈並不溝通。日本外交官員們和華夏zf的外交戰打得火熱的時候,田代皖一郎中將等人一個心思想經營華北,田代對發展華北經濟尤為感興趣,所以有田代設宴挾持宋哲元簽字之事。或問,華夏zf取消冀東自由飛行和冀東走私不是妨礙經營華北了嗎?當時田代胃口不在冀東一隅,他早有取消冀東自治zf而將殷汝耕納入宋哲元門下的想法。

    廢止表示獨立的冀東自治zf把它變成整個華北自治的一個行政區的設想,特別得到「住友」總理事小倉正恆的讚賞,小倉進一步說服關東軍人,小倉磨刀霍霍等待著宋哲元履行諾言,並準備邀請宋哲元為滄石鐵路動工儀式剪綵,一旦滄石鐵路開工,田代馬上命令殷汝耕實行易幟。

    然而宋哲元將軍及時識破了小鬼子的陰謀。

    華北駐屯軍被激怒,戰爭可能突然而起。

    廣田內閣已經正式決定向華北增兵,強化華北駐屯軍。天皇親自任命田代皖一郎中將為華北駐屯軍新陣容的司令官,使華北駐屯軍的規格提高到和關東軍平行地位,為將出現的第二滿洲國——華北國已經粗劃出規模。

    華北駐屯軍下轄駐屯軍旅團、守備隊、憲兵隊等部。其中步兵旅團為駐屯軍主力,旅團長河邊正之少將,旅團司令部設於北平。

    旅團編製:

    步兵第一聯隊,隊長單田口廉也大佐。

    駐北平市內、豐台。

    步兵第二聯隊,隊長萱島高大佐。

    駐天津。

    炮兵聯隊,隊長鈴木率通大佐。

    駐天津,炮12門。

    通訊聯隊隊長真崎信行大佐。

    駐北平,轄6個中隊。

    航空聯隊,隊長小吉介中佐。

    駐天津、北平,轄3個中隊,飛機18架。

    戰車隊,隊長福田豐雄大佐。

    駐豐台,轄大小坦克24輛。

    騎兵大隊,隊長野口欽一大尉。

    駐天津。

    汽車大隊,隊長福田吉次大尉。

    駐天津,轄軍用汽車180輛。

    輜重大隊,隊長木野茂義大尉。

    駐北平,轄3個中隊。

    工兵大隊,隊長田中寬大尉。

    駐天津。

    小炮隊,隊長上田武夫大尉。

    駐天津、塘沽,轄2個中隊。

    此外,步兵旅團內還有機械化大隊、化學戰大隊等。河邊旅團長還自兼駐屯軍守備隊司令官,轄5個中隊,約1000人。

    駐屯軍憲兵隊總隊長籐井慎二大佐,隊部設於天津,在北平、通州設分隊,共457人。

    首批增兵華北的日軍部隊於5月9日從日本宇品港登船,先後分8批,均在塘沽登陸,然後進抵平津各地。6月上旬,整個駐屯軍完成了新編製。

    這次增兵的總人數,東京公佈為6000人,連同駐華北2400人,總計8400餘人。據上海《申報》1936年9月間調查,增兵後的華北駐屯軍人數不下1.4萬人。增兵後的華北駐屯軍,兵力超過2萬人。此外,華北駐屯軍還在華北19個城市設立了特務機關,同時豢養了一大批偽軍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